冬天来了,这是个属于甘薯的季节。霜降前,北京延庆沈家营镇西王化营村的甘薯就已全部售完。今年雨水大,收获日期还比往年都晚了十来天。村民们只等着储藏,销售,村官们和村里的网上店铺不愁销量,毕竟很多城市的冬天,总少不了烤甘薯的甜味。事实上,市面上的甘薯种类繁多。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甘薯的各个品种各有长处,例如“普薯32”属于蒸烤兼用的全能型“选手”,“烟薯25”则以出众的甜味俘获大批消费者。可无论什么品种,甘薯总是以抗旱、丰产、耐贫瘠的“品格”给予了人们太多回馈。作为一个舶来品,甘薯早在明万历年间已引入中国,四百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甘薯生产国。
零售市场上,甘薯有不同的别称。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雨水多甘薯收获晚了十来天
今年,延庆区西王化营村甘薯的收获期在10月中旬,“比往年推迟了10天,要是再晚,地温太低,甘薯就要受冻了。”王军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以往村里的甘薯须得在国庆假期里收完,那是村民们最忙的时候,“一边得照应着来采摘的游客,一边得顾着丰收。”
王军说,今年村里的甘薯收成不错,夏秋时节的多雨天气对于很多露地农作物来说或许算不上是好事,可对于甘薯来说,这多出的雨水还助力了甘薯的产量,“雨水大,甘薯就长得更好,今年的甘薯还增产了。”王军说,收上来的甘薯水分大,想让甘薯香甜,还得晾晒几天。
早年间,西王化营村有着“京郊有机甘薯第一村”的美名,曾经村里的甘薯享誉十里八乡。那时候村里的青年劳动力多,种植的规模也大,五六百亩地,种的都是甘薯。
今年是村里复种甘薯的第三年,面积约有50亩,地里的品种却有22个,“除了主打三个品种外,我们准备了10亩地,当这20多个品种的‘试验田’。”王军说,在农业部门和推广站的帮助下,村民还和专家一起评选出了味道最好的新品种,准备明年大批量种植。
好养活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
事实上,今年甘薯在北京的种植面积有2.1万亩,目前多集中在密云等北京远郊的山区或是半山区。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李仁崑看来,甘薯的种植“不挑地”,它耐旱,是节水型作物;它对贫瘠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不高;它易高产,在环境较差的土壤里仍旧能让种植者获得丰收。
正常情况下,推广站的专家们更提倡将北京地区甘薯的收获期控制在9月下旬,“土壤温度一般不宜低于10℃,否则它在田间会受冷害,也就不再利于后续储藏和后期销售。如果是在平原地区,温度稍稍偏高些,10月初收获且甘薯不用于储藏,那么这个时间也是合适的。”
李仁崑表示,对于甘薯来说,早收获也就避免了冷害,如果拥有过关的储藏技术,储藏至第二年开春再择机销售,那么甘薯的附加值也会随着市场价格而得到提升。他还提到,如果保存得当,技术过关保住甘薯水分,甘薯的风味物质不会流失,也更利于甘薯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口感更好。
如果收获时间偏晚呢?李仁崑说,这时候甘薯的产量就会随着收获期的推后而增高,“尤其在后期,九月末到十月初,北京的昼夜温差变大,其实更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收获早晚对于农户来说,各有利弊,可以看需求来调整收获时间。”
但在北京,今年的气候条件较为特殊,“自六月到九月底,北京的雨水较往年偏多了60%,秋天的冷空气也比较频繁,导致九月下旬雨水大,气温低。”李仁崑说,这就造成了农机无法下地收获,另一方面一两场寒流让田间温度降低,致使今年的收获期普遍错后。他表示,甘薯遇冷害会影响其细胞壁的弹性,使得甘薯内部组织受损,并不利于储藏,“对于中长期的储藏来说,危险性较大,比较容易出现烂窖的情况,需要种植户注意观察,早做准备。”
分品种烘烤和蒸煮各有擅长
在北京,拥有2.1万亩种植面积的甘薯仅能满足北京不到8%的自给率。提及人们在终端零售市场常见的“蜜薯”、“红薯”等甘薯的别称,李仁崑谈到,这些名称并非指代哪一种特定品种,“只是商家为了销售,或者是为了保护真实品种而为商品所起的小名,实际上并不是正规名字。”对于专家和相关从业者来说,用于区别甘薯的,只有在种子管理部门登记的品种名。
普薯32号颜色艳丽,又被称作“西瓜红”。李仁崑供图
李仁崑告诉记者,要说市场占有率,在众多甘薯品种中,普宁市农科所在2012年选育的“普薯32”和同年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烟薯25”是北京非常主流、且占有率最大的两个品种。除此以外,早熟品种“心香”、抗病品种“济薯26”、早熟丰产型品种“龙薯9”以及本地选育的“黄玫瑰”、“黄香蕉”等甘薯品种也同样丰富着市民的餐桌。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早熟甘薯“心香”也是市场上较具代表性的品种。李仁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