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首席记者曾凌轲记者刘琴山西报道
平遥古城局部坍塌,太原晋祠多处漏水,吕梁千佛洞屋顶塌落漏水……一场旷日持久的暴雨,让山西多地名胜古迹告急,受损的古建达1763处。
极目新闻记者走访当地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发现,暴雨导致了门楼塌陷、围墙垮塌等多种险情。
多位文保专家表示,古建筑的防水只能靠人工,希望早日开始修缮。还有公益组织已开展“为文物撑伞”活动,公益人士目前最担心的是市、县级和未定级的低级别文物,因为在暴雨面前它们的抵抗能力更为弱小。
16号院门前台阶倾斜
怕水的古建筑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以及山西省文物局网站的相关信息显示,至去年7月,山西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有28027处,约占52%。
而过去的半个月,突破历史极值的降雨量,让山西多地面临一场巨大挑战。平遥古城墙出现局部坍塌,太原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吕梁千佛洞石窟万佛殿屋顶塌落漏水……经历暴雨的山西古建,牵动着数万民众的心。
截至10月10日,山西各地上报出现险情的不可移动文物就有1763处。在这些出现险情的文物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0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89处。
位于山西临汾的丁村民居就是山西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里聚集着40多座建于明清时期的院落。
9月中旬,一场连续84小时的降雨让丁村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张培梅提心吊胆。今年59岁的他,在丁村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已有40年。“这样的雨,我从未遇到过。”大雨期间,张培梅巡查院落的频率高于平日。
“古建一怕火,二怕水,防火有消防设备,防水只能靠人工。”张培梅说,古人讲究聚财聚气,在修建房屋时,将院落中央的地势设计稍低于四周,便于四周雨水聚于院中,以免“财气外流”。但经历几百年时间后,房屋本身的排水系统已经派不上用场,张培梅及其他工作人员每天忙于给各个院落扫水、抽水。
16号院门楼已用彩钢棚和油布挡雨
然而,建于明万历年间的16号院落还是出了状况。张培梅发现,长期降雨导致地基湿软,16号院数十米高的石制门楼发生下陷,门口的石台阶也已经变形,他们只好用钢架搭建起彩钢棚,为石门楼挡雨。丁村民俗博物馆第一次闭馆,不再接待游客。
让张培梅没有想到,这场秋汛来势汹汹,10月2日至7日,山西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最强降雨过程。“临汾的雨已经很大了,襄汾更大。”张培梅称,大雨导致1号院落屋脊上的构件也掉落了。
10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到访时,丁村古建的修复方案正在编制中。第三方公司正在检查统计受损情况编制修复报告,等上级单位批复后,再开始修复工作。
11日下午,记者离开时,丁村又下起了小雨。张培梅说,连续降雨将屋顶的砖瓦湿透,部分古建内部也出现了漏雨。他担心持续降雨后,未来古建受损数量还将增加。
罕见受损的省级文保
位于临汾侯马市西台神村的台骀庙,同样在这次暴雨中遭遇险情:西北墙部分坍塌,春秋楼出现裂缝。
台骀庙正面
台骀,被汾河流域居民视为掌管汾河的神,台骀庙则是汾河流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建筑群。2016年,台骀庙被列为山西省省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