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都“榜上有名”。近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向社会公布,明确将在这些地区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未来中国数据中心建设将迎来调整,推动实现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
数据中心成为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特别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和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各行业“上云用数赋智”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方案》着眼大数据中心背后,有着突出的现实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数据增量年均增速超过30%,数据中心规模从2015年的124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500万家。数据应用正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加速渗透,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大数据应用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环境最优的国家之一。
数据中心建设发展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我国数据中心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失序发展等问题。”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说,一些东部地区应用需求大,但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度和局限性大;一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但存在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等瓶颈,无法有效承接东部需求。
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的2%左右,且仍在快速增长,需要进一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处理好发展和节能的关系;各行业纷纷建设数据中心,但互不联通,出现了“数据中心孤岛”“云孤岛”等苗头,需加快推动数据中心、云、网络之间的协同联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案》提出的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正着力重点推动在数据中心布局、网络、电力、能耗、算力、数据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为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方案》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据介绍,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是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传统上,我国通信网络主要围绕人口聚集程度进行建设,网络节点普遍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对网络依赖性强,随之集中于城市部署。
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规模快速扩张,对土地供应、能源保障、气候条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城市资源,特别是东部一线城市资源,已难以满足持续发展要求。“通过国家枢纽节点,统筹规划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引导大规模数据中心适度集聚,形成数据中心集群。”上述负责人表示。
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用户规模较大、应用需求强烈的节点,将重点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对于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的节点,将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统筹布局,完善标准,一体化实施
在具体实施上,《方案》明确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统筹布局、完善标准、一体化实施推进。
要做好统筹布局——在可再生能源丰富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建设数据中心集群,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集约、高效发展。将规模适中、对网络实时性要求极高的边缘数据中心,在城市城区内部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内部原则上不再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加强对已有数据中心的改造升级,提升效能。
完善标准制度——对于服务金融交易、车联网等领域,网络时延要求极高的数据中心,允许在城市内部发展;对于服务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推理等领域,网络时延要求相对较高的数据中心,鼓励在数据中心集群发展;对于服务后台加工、存储灾备等,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中心,要优先向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节点转移。
国家发改委方面介绍,未来将推动相关政策试点、工程试点优先在国家枢纽节点实施。将加强网络、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围绕国家枢纽节点布局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等网络设施,积极协调安排能耗指标予以适当支持。同时,有关部门也将加强工作统筹力度,推动各枢纽节点尽快细化时间表、路线图。(记者 李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