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错换人生28年”事件当事人姚策在北京一医院去世,终年29岁。
23日晚6时30分许,极目新闻记者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见到了姚策的生父郭希宽,他眉头紧缩,双眼发红,不停地挂断电话,唯独只愿接来自亲属的来电。
坐在殡仪馆内的一处石板凳上,郭希宽和姚策的岳父,讨论着关于姚策的后事。
郭希宽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于昨日赶到北京,“情况很危急,赶过来,他已经没法说话了。”
郭希宽称,姚策在生前已经遭受了太多不幸。“让他安安静静地走吧,这也是他希望的。”
在殡仪馆内的石板路上,郭希宽摇摇晃晃地走着。“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二次伤害了。”郭希宽的声音有些颤抖。在殡仪馆的门口,郭希宽等候着亲属们的到来。极目新闻记者刘琴
延伸:
逝者|姚策:错换一生,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开
姚策走了,带着遗憾和不舍。
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和生父母、妻子、孩子在北京的病房里度过,每晚都因疼痛而难以入眠,身体也越发瘦弱,颧骨高耸,蜡黄的脸皮耷拉着,因为无法进食,日常靠输液维持。
离世时,姚策体重不足100斤,而刚检查出肝癌时,他的体重有160斤。
作为“错换人生28年”的主角,姚策在过去一年里备受关注,质疑声也一浪高过一浪:那些关于房产归属和姚策生母故意错抱孩子的声音,形成一股舆论漩涡,将他们吞没。
为了平复自己,在最后的一两个月里,姚策选择不看手机,日常只通过看电视、发呆、打游戏机的方式来打发时间,在家人的印象里,“他走的时候很安详,不痛苦。”
最放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孩子以及妻子。在姚策的遗书中,他希望两家人能够和和睦睦地相处,不受外界任何声音的干扰,然后将孩子培养成人,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姚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则定格在2月26日。他写道:“其实我们一家的感情从未改变,28年的情感也不会因为网络舆论冲击而烟消云散。”
今年年初,姚策和妻子乘坐飞机转院到杭州治疗。新京报记者刘名洋摄
错换一生
3月16日,姚策从杭州树兰医院转到北京。
他的病情越发严重了,每晚都会因为疼痛而难以入眠。一周前,新京报记者在杭州最后一次见到姚策时,他留着板寸,颧骨高耸,蜡黄的脸皮耷拉着,青筋外露,声音也非常微弱。
作为医学生,他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病情,便一直心心念念着要来北京,进行安宁疗养。“希望自己死去的时候内心不会那么痛苦,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开导他,忘掉这些是是非非。”
对于姚策来说,人生足够跌宕。
1992年6月,两个女人同在开封市首屈一指的淮河医院待产,相隔一天生下两个男婴。
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郭威、姚策都是各自家庭的焦点。杜新枝和郭希宽日子不算宽裕,钱都尽着郭威花,还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贴补儿子婚后的生活。在九江长大的姚策,两岁半时被查出乙肝,许敏夫妇带着他在国内遍访名医,买高价药治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躺在病床上的姚策,表情痛苦。新京报记者刘名洋摄
2020年2月,姚策确诊肝癌后,许敏想“割肝救子”,意外发现儿子的血型与他们无法对应,原来在当年接生的淮河医院里,两个家庭抱错了男孩。当年4月亲子鉴定结果出炉后,许敏夫妇立刻赶往河南,他们既想与郭威认亲,也想找到姚策的亲生父母帮他治病。
姚策很快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那年4月,在病床上的姚策看到了一篇名为《错换人生28年》的报道,里面的人名均是化名,尽管他觉得自己的命运和那篇故事有无数的雷同,也没有过多联想。直到看到第二篇报道时,里面有一张他的照片,他翻回第一篇,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
“挺意外的吧,整整一个礼拜左右,也不知道自己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因为确实没有办法把自己跟这种唏嘘的命运联想在一起吧。”姚策曾说。
姚策在北京一医院进行安宁疗养。朱世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