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到来后,我已经在校园里经历冬、春、夏三个季节了。”这几天,吾尔开西一边对毕业答辩PPT做最后的修改,一边上网查关于线上答辩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吾尔开西即将在6月10日上午进行线上毕业答辩,这也意味着他的大学生活即将进入尾声。
“冷清”“充实”“成长”是吾尔开西这个漫长假期里的关键词。年前,家住新疆和田的吾尔开西,因想在学校完成毕业设计而填了留校申请。他原本打算借助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完成他设计的机器人的组装和测试工作。然而,实验室关闭、封校等疫情管控措施,让吾尔开西被“圈在了学校”。
和吾尔开西经历相似的学生不在少数。1月23日武汉封城,紧接着,各高校发布了校园应急管控措施,加强校门人员进出管控,并暂停校内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场所的预约和使用。
准备考研、留在北京实习、做毕业设计、想体验在北京过年……四个半月以前,出于各种偶然或必然的原因,这些学生选择留校。据统计,北京各高校内都有几十至几百名不等的学生在这个假期里留守校园。除中国学生外,留学生也是留校的一大主力军。
难忘的毕业季
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税学院硕士毕业年级学生余雯蕾的话说,这个漫长的假期,“踏踏实实在学校待着,就是为国家抗击疫情做了一份贡献”。余雯蕾家住江西,“当初留在学校,是为了在北京求职面试方便,疫情的到来,曾一度中断我的求职计划。”
四个多月来,余雯蕾唯一一次出校园,是五月初她收到北京某银行录取通知后,离校去办入职手续。“得到学校的审批后才能出校门,那时我已有近四个月没出过学校了,看着公交车上的人都戴着口罩,与放寒假前的景象完全不一样,恍若隔世。”
余雯蕾本科、研究生六年时间都在首经贸度过。“来到首经贸时才18岁,毕业都24了。”前不久,余雯蕾得到消息,首经贸毕业年级学生的离校手续和毕业典礼将在线上举行,毕业年级的学生也将从6月24日起自愿、分批次返校。
“上一次见到同学还是去年12月论文中期答辩的时候,当时大家都没想到,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也没留下一张集体合照。”作为毕业年级的学生,余雯蕾心中留有遗憾。根据学校的分批返校的规则,“京籍学生先返校,非京籍学生后返校,限制每个宿舍同批次返校人数,返校学生尽量不在学校逗留。”这意味着余雯蕾无法在离校前与大部分同学再相聚。
6月8日,吾尔开西关于安保巡逻机器人的毕业设计终稿已完成。从网上购置零件、自己在宿舍内组装的机器人也已调试成功,他正在对答辩PPT做最后的修改。据了解,为减少人员聚集,缩短毕业生返校滞留时间,北工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答辩仍将维持远程进行。为此,吾尔开西查了不少线上答辩的经验,还给自己6月10日的答辩准备了一件白衬衫。
“毕业答辩的到来,意味着我很快就要离校了,四年前从新疆和田一个人来到北京上学的场景就在眼前。”吾尔开西决定,在北工大拍一组一个人的毕业照,“纪念这四个多月与这座校园真正意义上的朝夕相处。”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尼泊尔大四留学生普德有近五个月没出过学校了。“上一次出学校,还是1月初,跟其他留学生约着逛了故宫。”普德讲,这是他在中国度过的第四个寒假。之前的三个寒假,他分别在河南漯河、江西景德镇、黑龙江哈尔滨过年。
“这个春节,本打算和同学一起去西安,感受十三朝古都的浓浓年味儿。”1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扩散开来。1月23日,普德不得不退掉北京去往西安的高铁票,留在学校盼望疫情尽早结束。
毕业后,普德决定留在北京继续深造。“想未来回到尼泊尔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工作。希望能一边在北京继续读研,一边继续提升中文水平,但具体去哪所学校读研还没确定。”近日,随着北师大毕业纪念歌曲、毕业纪念礼物的发行和北师大版毕业纪念头像的推出,普德觉得“校园里的毕业的氛围是越来越浓了。”
留校生活:从不适应到适应
人烟稀少的校园、相对狭小的宿舍空间、与外界的隔离……在这几个月的留守中,留校生都面临着诸多的不适应。
“憋坏了”几乎是他们在校园刚刚封闭管理初期的常态。吾尔开西告诉记者,刚开始“封校”时,他特别不适应。“我在宿舍里单独住,不能回家见亲人,宿舍内也没有娱乐活动。为了排遣无聊的心情,我甚至一个人在宿舍外堆过几次雪人。”
学校了解到留校学生们的难处。在北工大的安排下,吾尔开西加入了留校生校园护卫队。“每天定时在校园里巡逻,检查校园围栏是否有松动、是否有人擅自闯入校园等等。”吾尔开西说,在校园护卫队里,他认识了许多平时交流不多的留学生。“学校还专门给我们安排了理发师,定期给我们理发。不过有的留校男生,头发已经长到可以扎小辫儿了。”吾尔开西笑道。
在封闭的校园内,余雯蕾加入了首经贸研究生抗疫助管队伍,每天上午去行政楼办公,检查、核对离校学生每日出京、进京情况。“比如说一个学生,前一天定位还不在北京,后一天突然到了北京而没上报,我们就会及时联系学生进行追踪,并提醒学生说明原因,补交进京申请。”
此外,据首经贸学生工作处相关教师介绍,该校团委也为留校的本科生提供了校园助理岗位,“部分离校的学生有重要物品留在宿舍内,比如写论文需要的专业书,或是电脑等,我们安排留校本科生帮助有需求的学生去宿舍内取物,取完放到西门保卫处,学生可在特定的时间到保卫处来领取。”
近五个月来,普德经常去北师大的牡丹园中坐坐,一边看风景,一边听中文小说。按照原计划,普德在这个假期里,需要一边在图书馆完成他的本科毕业论文,一边准备硕士研究生申请材料。“但图书馆也关了,只能待在宿舍里,特别想去图书馆查找实体书的时候会不方便。不过很快,北师大就开通了网上文献资源,查找资料几乎不受影响。”
最让普德放心不下的是他在尼泊尔的家人。“尼泊尔一开始还好,但现在疫情也越来越严重。我和家人聊天的话题也越来越离不开疫情,我会把自己前几个月的防护经验告诉他们,叮嘱他们勤洗手、少出门。”普德说,在中国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父母总是跟他说“不行就回家”,但现在他们很少这么说了。
校园中的变化
“当生活真正慢下来,我才注意到校园中平时不经意的美景。”留校的这些天,普德见到玉兰树开出第一朵玉兰花,见到林荫道上的树木出现枝芽,见到爬山虎再次爬满墙头。“整个学校都仿佛成了我的后花园。”
吾尔开西也对季节的变化极为敏感。“疫情刚暴发时是冬天,我宿舍在一层,窗外光秃秃的,看不到生机。窗外的桃树和杨树冒出绿芽时,疫情渐渐好转。现在夏天也来了,每天一起床,看着窗外葱郁的树木,我的心情就会跟着好起来。”在这间不到20平米的宿舍内,吾尔开西的心态也正经历着复苏。
除了季节变化,吾尔开西还发现,北工大校园里的小动物们活跃起来了。“校园里的流浪猫经常跟着我。见到小松鼠的频率也更频繁了,我还在校园的草坪上看见过小刺猬。”
北工大宣传部的教师张宇庆也向记者分享,“北工大校园绿化好,很多动物在这里栖息,流浪猫、流浪狗、松鼠、刺猬、各种鸟都有。经历这四个多月的校园封闭管理,连鸟都不认生了,我回学校办公的时候,校园里的鸟直往我身上扑。”
另一边,在这长达140余天的“假期”中,被称为首经贸“一哥”的流浪狗小黑成了该校工商管理学院留校学生罗兵的依靠。罗兵家住贵州铜仁,原本他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到1月20日的兼职,并计划在1月25日左右乘坐高铁回家。但随着疫情扩散,“兼职不能做了,家也回不去了。”
“有一天早上我去操场跑步,流浪狗小黑看到我后,竟然也跟着我跑起来,之后每天早上都跟我一起跑。”除跑步外,罗兵也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充当小黑的“投喂员”。“每天除了给自己打饭外,还要给小黑打一份。一开始小黑只吃食堂的黄焖鸡,不过在我的训练下,也开始吃菜包子了。”罗兵发现,几个月的相处,流浪狗小黑已经可以听懂他说的话,并和他成为了“灵魂知己”。
6月6日起,北师大毕业年级的湖北等地学生在学校的安排下,重新回到校园,清理宿舍并办理离校手续。久违地,普德在校园里见到了更多人影。6月8日起,北师大图书馆、体育馆等区域也恢复了开放。普德发现,为了迎接返校生重返校园,北师大的校园里多了许多横幅。其中,有一句让他印象深刻:
“经此一疫,方知如常珍贵;别来无恙,更念只争朝夕。”
新京报记者 戚望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