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田园农场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拥有超2.25万亩的面积,拥有庞大的蔬菜产业资源,也是供港蔬菜的主要提供商。3月24日,他们与极飞科技合作,揭幕了首个智慧农场示范基地。
“供港蔬菜检验标准高,对采摘工人技术有较高要求,面临紧急加大每天蔬菜供应情况,劳动力就异常短缺,以及人力成本上升问题,而现有的生产过程管理模式又需要大量人力参与,问题日益严峻,这就急需智慧农业来改变。 ”幸福田园智慧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游仕文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www.thepaper.cn)时表示。
智慧农业如何实现
那么未来农业,或者说智慧农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CLEAR战略咨询公司曾发布一份2020智慧农业战略报告,其中提到智慧农业,是可以利用5G技术,提高连接性,利用自动化和机器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以无人化为特征,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智能化。它是指建立在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基础上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系统。
除了实际操作中利用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农机进行生产力的提高外,在农事管理上,数字化和智能化也无处不在。据了解,幸福田园还接入了极飞智慧农业系统,能精准管理生产规划和执行。如记录不同生产阶段所涉及的地块、种肥农资耗才、农业设备使用情况等,农场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后台,就能实时监看选中地块的农事记录,并根据农机设备记录的作业面积、施肥施药量、亩收成量等数据,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
“ 智慧农业对作物模型不断优化,可以指导新农人进行及时浇水、施肥,给田块预警天气、温度异常短信提醒,还可以随时查看每一块田的生长情况,即使出差也两不误,随时可以调整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智能好帮手。”游仕文说。
智慧农业能否快速大范围落地
引入智慧农业系统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这是不是意味着智慧农场可以迅速大范围推进?
“它有一个过渡期,我们最终的目标当然是希望所有人都能用上这套系统,因为它确实会有好处。但前期的话,一方面对小农户来说,他就是一亩三分地或者几亩地,他投入的成本确实前期会很高。第二,我们现在积累的作物模型以及作业经验、农业这一块,还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
对于类似幸福田园农场这样的大型农场来说,引入智慧农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并不多。虽然前期成本投入会比较大,但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化的精细化管理,可以解决拖腿田问题,提高整体收益。同时,通过逐渐降低成本和增加产量来补上。但对于小农户来说,前期的投入成本可能是难以承受的。
除了成本因素需要考虑外,龚槚钦还提到了另一个因素——人才。“中国农业是非常分散的,分散就会带来一个问题,你要针对的用户群体巨大,而且受教育的水平,包括他们的认知程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就意味着市场教育的成本会非常高,周期也会相对较长一点 。”
这一点,游仕文也深有体会。“懂智慧农业的新农人还太少,招聘很困难。国内土地小地块还是比较多,机械化是个长期的推进过程,需要更多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型智能化农机。”
智慧农业的基础设施
“总的来讲,建立数字农业的设施就是三样东西,一是高清地图、农田的高清地图,二是导航网络,像GPS一样,但是我们用的RTK是比GPS更高精度的一个导航网络。第三是大量的物联网设备。你可以理解为传感器产生数据的传感器,比如摄像头、温度计这些东西。”龚槚钦说。
现阶段,要推进农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在龚槚钦看来,首要任务是农田的电气化。“以前农田都是拖拉机自己有带柴油油箱,然后田里干活的人都是自带动力的。而未来当你在农田里,想要部署监测的摄像头,自动控制的水阀、传感器,以及我们未来在农田里面放的完全自动驾驶的机器人和无人机,他们都需要充电放电。所以农田的电气化是最基础的一个基础设施。 ”龚槚钦称
从国内农业的现状来看,要推进智慧农业,难度不小。“智慧农业系统,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所以实现难度还是挺大的。比如说咱们国家现在农业,基础设施算是比较落后,另外我们国家的农业的实际商品化率还比较低。 ”龚槚钦说。
比如,光农田的电气化一项,成本就不低。根据极飞科技的统计,他们在江苏一个8万多亩地农场做试验,光农田电气化一项,每亩平均需要100块左右的成本。这样的成本并不是所有农场都能承受的。对于国有农场、企业农场来说,相对容易接受,比较难的是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这类。
“他们既对成本很敏感,又对未来可能比较短视一点,那就比较麻烦,但他们又是国内农田最大的规模主体,也是最需要推进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龚槚钦说。
国内推进智慧农业的五个优势
虽然难度不小,但也不是毫无希望。龚槚钦认为,国内要推进智慧农业具备了5个优势。
首先是城市化。在他看来城市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失,而想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做农业的话,就得让农业变得效率高,能够赚到钱。
第二,消费升级。人们不再满足基本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他们希望能追溯到自己所购买物品的源头,保证安全和质量。
第三,中国的创新速度。龚槚钦认为,在国内当一个需求被提出,只要有市场,很快就能够有企业造得出来,不像国外整个制造链和整个研发周期都会拖得很长。
第四,相信科学。农民也是觉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很多国家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是说如果你去欧洲一些传统发达国家,还有美国的话,农民反而有抵触技术的心态,以及抵触这种被连接、被联网、被全球化的心态,但在中国是没有的,所以我觉得上下一心相信科学也是一个动力。 ”龚槚钦。
第五,政府和政策支持。“像无人机,国内当年就直接把它变成了农业设备。而现在英国、美国他们还在考虑无人机的安全性、隐私,各种各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