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至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暂停疫苗接种服务,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内应完成的疫苗接种工作,也被迫推迟。
对此,有免疫学专家4月9日向澎湃新闻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不可避免会导致疫苗接种推迟,但只要在免疫空白期没感染传染病,推迟接种“影响不大”。在客观条件允许后,要及时有序进行补种。同时,近期将迎来疫苗接种高峰期,疾控部门和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做好避免人员聚集工作外,也应保证疫苗存量,并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家长:接种推迟,担心效果
湖北武汉市民吴浩女儿11个月大,原计划在1月中下旬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当时已对新冠肺炎有所察觉的他想过段时间再带女儿去接种。
“没想到疫情持续那么长时间。”从1月下旬开始,武汉疫情日益严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陆续加入抗疫工作,疫苗接种服务暂停。
吴浩4月8日说,1月就该接种的疫苗到现在还没打,虽然武汉已经“解封”,复工人员可以出入小区,但孩子要出小区必须持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证明,他曾多次拨打中心电话,都没接通。
距离湖北武汉五六百公里的安徽宿州,徐春秋一家也在发愁刚过百天的宝宝疫苗接种问题。按照“儿童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宝宝本该在1月龄接种乙肝疫苗,2月龄接种脊灰灭活疫苗,3月和4月龄接种脊灰减毒活和百白破疫苗。
然而,疫苗接种计划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乱。1月至2月间,疫情从武汉向其他省份蔓延,安徽宿州受此影响,开始加强居民进出小区管理。
“只有一张出入证,每天每户只能出去一个人。”除了小区严加管控,社区医院暂停疫苗接种服务,更让徐春秋一家犯难,“宝宝的疫苗接种就这样停了。”
2月下旬,家人听说已经可以预约接种疫苗,徐春秋赶紧打电话,“前面的已经约满,需要排到3月9日上午10点。”
那时,小区还没有“解封”,一家人和保安解释一通,才出小区大门。孩子太小没办法戴口罩,徐春秋用毯子裹住宝宝的口鼻。
来到社区医院,已有家长带孩子在排队。徐春秋一家人和前面一家间隔两三米排队等候。
当天,社区医生给孩子接种了1月龄没接种的乙肝疫苗、2月龄的脊灰灭活疫苗。
徐春秋还是有些担忧。“1月的疫苗耽误了1个多月才打,2月的疫苗也推迟到3月才打,能不能起到效果?像乙肝疫苗(出生时已打过一针)是否需要重新从第一针开始打?”
和徐春秋的担忧相同,同为新手妈妈的广东台山市民伍娟家4个月大孩子,“原计划在2月中旬接种的疫苗,拖到3月5日才打。一针被耽误,后面的(疫苗)也会被耽误。”伍娟认为,“还是按时接种好。”
医生:高峰将至,担心存量
江苏苏州科技城医院下属的通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医生刘海婷4月9日告诉澎湃新闻,原定的春节后2月4日要正常上班,但因为疫情暂停疫苗接种服务一个月,3月3日才恢复正常。
“恢复后,我们采用预约排号的方式,号刚放出就被抢光了。”刘海婷介绍。
但安全起见,接种室仍然不敢“完全放开”。市民来了要进行预检,填写健康申报表,出示“苏城码”和行动轨迹,被确认无误后才能进院。恢复接种服务第一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放20个名额;第二周上下午各30个名额;目前是各40个名额。
如此一来,工作流程增多,日接种名额有限,此前积压的疫苗接种量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处理完,而同时,刘海婷和同事还要完成原本在三四月就该接种疫苗的市民群体。
“任务量很大。”预料到接种需求会很多,刘海婷和同事们把工作时间由原来的“三个半天”改成“四个整天”。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武汉的社区医院疫苗接种工作已暂停两个多月。
往年3月,是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最忙的时候。
公卫科主任李洁告诉澎湃新闻,每年春节后的两个月,辖区内带孩子来接种疫苗的家长非常多。30多平方米的接种室,站满家长和来接种的孩子,人最多时要排四条队伍等候。
今年,受疫情影响,该服务中心自1月23日起暂停疫苗接种服务,全体医护人员投入抗疫工作。
“从2月开始就不断有家长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能给孩子打疫苗,但我们也没办法。”李洁说。
进入3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逐渐降温。3月下旬,江岸区疾控中心召开会议,下发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疫苗迟种补种技术方案的通知》(中疾控免疫便函〔2020〕210 号),会议要求,有条件的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恢复疫苗接种服务,抓紧补种。
3月30日,新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正式开展这一工作。
“为积压的漏种人群补种,同时完成4月和5月本该接种的疫苗。往年整个4月也就接种三四百人,但3月30日到4月8日仅10天时间,就约有180人来接种。”李洁做好要忙碌两个月的准备。
为应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公卫科工作人员“加时服务”,把以前一周工作“四个半天”改为“五个整天”。
为防控新冠肺炎,该卫生服务中心也采取预约的方式,限制人流。此外,工作人员每天还要在上下午各预留一小时进行消杀工作,“补种速度没那么快”。
不少市民仍不敢出门或受小区限制不能出门,同样为补种疫苗减速。李洁介绍,有月龄较小的孩子这几个月漏种了好几针疫苗,李洁打电话催家长来服务中心接种,有家长表示“还不敢出门或不能出门,想在等等看。”
但眼下,李洁更担心中心可能出现疫苗短缺问题。“春节前,我们提前屯了两个月的疫苗,以应对春节后的疫苗接种高峰期,现在疫苗需求激增,我们已经向疾控部门申请了接下来的疫苗,但这周没能送来。现存疫苗只够用一个月,如果这个月内不送货,用完这些就没了。”李洁坦言。
专家:影响不大,及时补种
公开资料显示,自1978年起,我国就开始在儿童中开展国家免疫规划,即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及时有效地开展预防接种。此后,国家免疫规划不断扩大范围,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等被纳入其中,免疫规划成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举措。
疫苗专家、科普作家陶黎纳把国家免疫规划内疫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预防通过呼吸道、接触传染的疾病,一类预防通过消化道、血液传播的疾病。前者包括流感、肺炎球菌感染、结核、脊灰、白喉、百日咳、轮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麻疹等疾病疫苗。后者包括乙肝、破伤风、乙脑、甲肝、戊肝等疫苗。
“前者尽量不要推迟,后者可以接受推迟,婴儿在12月龄内接种的疫苗,大多数都属于前一类疫苗。”陶黎纳向澎湃新闻介绍。
陶黎纳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不可避免会推迟接种,“只要在免疫空白期不‘中招’,(推迟接种)影响不大”。“就像晚饭一般是在六七点吃,但九点吃也可以。”他以吃饭做类比,“如果九点吃饭导致低血糖,就是‘中招’了,但这种概率很小”。
北京某高校免疫学专家4月9日告诉澎湃新闻,从规范的角度来说,国家免疫规划内疫苗应该按时接种,但在目前疫情的特殊情况下,推迟接种三个月至半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段时间人员流动受限,多数市民处于居家状态。从传染病角度而言,儿童接触病源的机会少很多,感染的风险比较低。
其二,目前,从疾控部门的通报看,除新冠肺炎外,国内暂时没有发生其他传染病暴发事件。
其三,就疫苗接种的效果而言,一般来说,国家免疫规划内的疫苗接种规格是统一的,“一般来说,同品种疫苗,1岁打和3岁打,都能产生免疫效果。”
这位免疫学专家介绍,在免疫空白期,家长应该通过给孩子戴好口罩、保持与人的间隔距离、勤洗手等方式做好防护。
“一旦有条件就要及时接种,完成计划免疫程序。”他表示,如果不及时补种,免疫空白期就有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该专家建议,近期将迎来疫苗接种高峰期,相关卫生部门除了做好避免人员聚集工作外,还应该采购足量的疫苗,保证存量充足,同时要注意疫苗的保质日期,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市民也要保持冷静理性,按照疾控部门和卫生院的通知安排有序补种,不能一拥而上,更不能因疫苗接种推迟而放弃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