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4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从当天午夜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21天的封闭措施,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当时,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36例,死亡病例10例。
印度新冠肺炎确诊数变化。worldometer截图
“封国”3天后,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达到887例,死亡病例20例。印度的疫情比较特殊,2月14日前,印度共确诊3例病例,且都已治愈出院。此后半个月时间内,印度未报告新增病例,一度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奇事”。3月2日,印度新增2例确诊病例,此后半月间每日新增病例大多不超过20例。但从3月20日开始,印度单日新增病例大幅增加,最高时单日新增160例(3月27日)。
印度人口大约13.7亿,仅次于中国。全国封闭后,印度13.7亿人口的日常生活将直接受到影响。不过,总理莫迪显然认为这是值得的。在24日发表电视讲话时,莫迪称,“如果印度不能很好地处理这21天,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倒退21年”。莫迪要求所有印度民众未来三周内不得外出,印度全国的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方式全面停摆。
推特网友分享印度“封国”下的画面。推特截图
据印度中国留学生学联代表杨同学介绍,在印度正式“封国”前,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通过各地区的中资企业给在印度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一批抗疫物资,以确保在印中国留学生能够得到有效防护。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给留学生提供的防护物资。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连线了正在印度迈索尔上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杰森(化名),听他讲述疫情之下在印度的感受,以及他对于印度疫情的观察。
杰森来自中国陕西,目前在印度卡纳塔克邦迈索尔大学读本科。目前,杰森已经大四,不出意外,他将于今年7月毕业。
“考虑到学业和旅途感染风险,选择暂不回国”
新京报:你所在地区的疫情如何?你为何没有选择回国?
杰森:相比于许多欧美国家,目前印度的疫情并不算严重。我所在的迈索尔市至今只确诊了3例病例,而且他们也已经被隔离了起来,所以在整个印度,我们所在的地区也是相对安全的。
疫情发生后,我所在的学校建议我们暂时不要回国,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尽量待在公寓里不要出门。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即将于7月中旬毕业,如果这个时候回国了,毕业答辩还有一些考试回不来的话,很可能会被迫重修一年,所以基于签证、学业方面的考虑我选择暂不回国。此外,现在全球疫情比较严重,回国路途中也存在感染的风险,我觉得暂时留在学校,待在宿舍内做好隔离防护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新京报:你身边的留学生群体对于印度疫情反应如何?
杰森:我身边的留学生群体中,有些人选择了回国,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留下。其实,面对印度的疫情,我们还是会有一点焦虑。因为印度的医疗资源非常紧张,大部分印度人民对这个病毒也不以为意,所以好多留学生都对于印度是否能控制住疫情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也是部分人选择回国的原因吧。当然选择留下的可能是出于对学业的考虑,同时也不想给祖国添麻烦。
“大使馆给我们送口罩,但当地人戴口罩的不多”
新京报:自疫情暴发以来,印度当地人戴口罩情况怎么样?
杰森:疫情开始变得严重起来的时候,我们这边的中国留学生出门都会做好防护措施,譬如戴好口罩、经常用消毒洗手液洗手等。但是据我观察,当地人戴口罩的并不多,这也是我们非常担忧的一点。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给留学生提供的防护物资。受访者供图
因为对中国国内的疫情比较关注,我们在印度疫情暴发前就储备了一些口罩,所以大部分留学生都有囤货。此外,3月24日,也就是印度正式封锁的前一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为我们在印留学生送来了一批抗疫物资,所以我们并不缺口罩。
图片来自推特,由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印度“封国”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当地人对于“封国”是何反应?
杰森:3月24日,听说印度要开始全面封锁时,我和室友就去商场买了一个星期的食物与饮用水,同时储备了一些防疫物资,以确保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以不出门。当天,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的确出现了人群抢购囤货的现象。
印度“封国”前,一些地方出现人群排队抢购现象。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封国”这件事,当地人各种反应都有。有的人认为封锁能够帮助他们的国家遏制病毒的传播,还有的人则认为这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印度封锁强度不大、医疗资源紧张,或不利于防控”
新京报: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印度全面封锁存在哪些难题?
杰森:首先,我觉得印度封锁的强度并不大。虽说大街上的人没有以往那么多,但还是能看到一些人会出现在大街上,所以网络上才会有那么多警察训诫违令出门人群的视频。
其次,印度的贫富差距真的很大。全面封锁对于那些穷人来说真的很困难,好多穷人可能会因为饥饿不得不出门觅食。
此外,还有好多印度人信奉自己的神,他们觉得病毒并不会感染他们,神会保佑他们,所以就肆无忌惮地出门,不把病毒当一回事。另外,印度的医疗水平不算高,医疗资源非常紧张,这些肯定不利于防控疫情。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卢茜
http://wap.wlchinahnzz.com/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