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9场发布会,http://cn.ffsy56.com/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明按日分时段预约祭扫,没有预约的不安排祭扫。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半亩荒山埋世爱,一丘净土断尘缘。坟前敬上三杯酒,万语千言付纸钱”——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
据新京报报道,3月13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明节北京将在有效加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行预约限流,此外还将暂停群体性聚集性祭扫活动、开通北京市2020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服务平台、按日分时段预约祭扫、限定每日入园人数上限等。
绵延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日子,清明祭扫作为一种庄严肃穆的祭祀文化,核心价值是对先人的追思和缅怀,更是洗涤精神家园、弘扬家族遗风的一种形式。
但今年清明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如何有序开展清明节祭扫服务,成了一道现实考题。而有关地方提倡网上“云祭扫”,不失为一种替代性方案。
要看到,尽管许多地方已多日没有新增病例,但疫情并没有结束,绝不能放松警惕。如果放开让民众现场祭扫,在公墓、陵园等地就会造成人员聚集,一旦因此导致病毒聚集性传播,疫情又会卷土重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清明祭扫毕竟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民间传统风俗,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予以充分尊重。因此,在疫情相对平缓的地区,要落实有序祭扫,不宜“一刀切”禁止。
一方面一些地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预约限流”,暂停集体公祭等群体性活动;另一方面,提供寄语、献花、点烛等网上祭奠服务,也可以起到让民众慎终追远的价值。
网上祭扫不仅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祭扫方式。
简而言之,网上祭扫满足了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现实需求,虽改变了传统形式,但骨子里的精神仍保持不变。
“祭如在”,只要我们心中留有对故人的眷恋,无论是“亲自上阵”还是身处他乡,无论是一捧鲜花、几杯薄酒还是几行诗句、遥寄哀思,都是最好的纪念,这拓宽了祭扫这种传统习俗在地理、时间上的限制,反而更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
请人代扫、网络寄语、献花、点烛的方式,其附着的心意,本质上与传统祭祀方式对逝者的眷恋和怀念并无二致。而且,这种新兴祭扫方式所秉持的理念,也在不经意间推动了环保、文明观念的进步。
“心”不在,既便站在墓前也无济于事;“心”若在,得益于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手段的网上祭扫就不失为寄托哀思的好载体。非常时期,清明节“云祭扫”也是追思先人的正确打开方式,或许还能进一步助推文明祭祀新风尚的形成。
□胡欣红(教师)http://hangqing.ffsy56.com/
编辑陈静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