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以在家,是因为有人在路上”
“哪有什么盛世太平,不过是一直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近几年在网络间流传的话,便是指那些为人民群众和社会稳定,一直默默奋战在危难中的平民英雄。
在第一季第一期节目中,家住西藏昌都的斯朗巴珍因为家里四面雪山环绕,地势低、网络信号差,每天要去山上找网参加线上教学。中国铁塔的师傅们知道情况后,肩扛手提着上吨重的设备和光缆,连夜奋战施工,搭建新的基站。同样,作为基站工作人员的陈勇也为湖北荆州的宁欣然解决了上网课“难”的问题,作为江苏人的他说:“江湖路远,情系一处。”
疫情爆发以来,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刚需”,隔离时期,保障通信、保障网络畅通成为维系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必需”。特殊时期,正是因为这些“信号守护人”的默默守护,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中国人面对困难不屈的力量。
有网友在看完节目后评论道:“看到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不禁地热泪盈眶,在他们看来只是尽了应尽的职责,但大家的小故事聚集在一起,就能看出民族的伟大,国家的力量。”而这也是《战“疫”故事》想传达给大众的“中国力量”。正应了节目中讲述人朱迅的那句话,“有人可以在家,是因为有人在路上。”
聚焦战“疫”一线,守望战“疫”故事
在那群逆行在抗疫一线的诸多身影中,除了那抹最为耀眼的白色,《战“疫”故事》更是挖掘了其中同样充满光芒的色彩,比如第二期节目中的那抹“藏蓝色身影”。
河南民警樊树峰在大年初一接到战“疫”命令后,连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都未来得及吃,就紧急返岗开始入户排查。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斗17天,他用“十过家门而不入”换来了辖区内没有一个感染病例的成果,最终累倒在“战场”上,不幸离世。妻子张华按照丈夫生前的遗愿,捐赠了樊树峰的器官,他用他健康的眼角膜和三个脏器,挽救了3个人的生命并让两个人重获光明。临走前,他说:“我走了,眼角膜留下来,替我看一眼春天。”讲到这儿,讲述人朱迅不禁在演播室中落下热泪。
在樊警官的朋友圈中有这样一句话:“今生无悔披战甲,来世还要做警察。”每一期《战“疫”故事》就是用这些最能触碰内心的故事,讲述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事迹。作为疫情防疫宣传战中的重要力量,节目将故事主人公聚焦在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善良的普通人、志愿者、公安干警等五类人群,为观众讲述一个个值得被我们铭记的平民英雄故事,向大众传达:在这场疫情中,他们都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无畏的勇士。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奔腾的时代中,众志成城与守望相助的记忆在人们心中会更加清晰。自3月8日起,系列节目《战“疫”故事》每晚20:25分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其他频道不同时段滚动播出,央视网、腾讯、央视频、哔哩哔哩、抖音等全网平台同步播出,诠释人间大爱,展现抗疫“人民战争”的全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