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壮敏是华中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的研究生,往年这个时候,他早已经返校,开始了熟悉的学习和研究生活。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他滞留在老家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马龙村里,帮父母干农活。
而就在2月19日,韦壮敏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发布倡议,“开学还早,就地下田!希望返乡师生亮明身份,科学帮扶春耕”。虽然出身于农民家庭,所学专业也和农业相关,但多年读书,韦壮敏其实没有太多和父母一起务农的经历,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有特殊意义的春耕,更是一次特殊的“田间开课”。
韦壮敏帮着家里打理柑橘。受访者供图
一次不同的体验
韦壮敏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是1月17日回家的,此后又根据当地卫生部门要求,居家隔离了14天,一直到2月7日结束隔离观察期。韦壮敏还记得,去年返校的日子正是2月7日。
华中农业大学倡议书发布的时候,韦壮敏已经在家待了一个多月,返校的日子仍未可知。但在地里,春耕已经开始了,韦壮敏家里种水稻、柑橘、桉树,水稻是口粮,柑橘和桉树是经济作物,尤其是柑橘。韦壮敏家原来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后来地方政府产业扶贫,帮助他家种植了十多亩柑橘,他们家也由此脱贫。
韦壮敏是华中农大农艺与种业专业的学生,研究生期间,主要学习和研究方向是柑橘,正好和家里的生产相符。在学校,他和另外一个同学负责30多亩柑橘试验田,做一些精细管理、品种试验的工作,此外还在全国十多个柑橘生产基地进行过调研和考察。
韦壮敏是学柑橘的,为家里种植的柑橘施肥、打药。受访者供图
他熟悉柑橘的种植,但因为常年在外读书,没有多少给家里干活的机会。因此,这一次滞留在家干活的经历,对他来说,也是一次不同的体验。
“和学校并不一样,”韦壮敏说,“我在学校也种柑橘,但属于科学实验,树是实验材料,肥料、药物、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严格流程,而且不核算成本,不需要有收入。但家里不用,一家人种十几亩地,管理上不可能像试验田那么精细,又要考虑成本收益,如果成本太高,种植的意义就没有了”。让他有些遗憾的是,自己学的育种与精细管理,在父母的田地里实在没啥用武之地,反倒是父母更有经验,基本上是老人说啥他干啥,成了简单的劳动力。
一场真实的田间试验
对于滞留在家乡的农大师生来说,就地帮扶春耕,不仅是一次真实的实习,同样也是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
华中农大校长李召虎表示,这也是学校倡议师生参与春耕的初衷之一,“对于老师来说,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对于学生来说,扎根家乡、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也是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培养支农爱农情怀的一堂实践课程”。
园林专业的大四学生赵芳梦,刚刚在家里的梨园进行了一场科学种田的实践。
赵芳梦是山东省烟台市下辖的莱阳市河洛镇赵家埠子村人,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种梨树,每年回家,赵芳梦都会帮家里干活。对她来说,种树既是专业,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过,今年的春耕,对她来说,仍旧显得有些特殊。
赵芳梦为家里梨园搭建了钢丝网架。受访者供图
“父母年纪大了,我在家的时候,能帮就帮点儿,所以也习惯干活了,不过以前干活和今年干活仍旧不太一样,”她说,“以前跟着父母干,分担一些工作,他们说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好像没怎么想过要把所学的知识,用在自家的地里,今年学校倡议学以致用之后,我开始考虑,我四年里学的东西,究竟怎么才能用到实践中”。
学校发出倡议的那天,正好是雨水节气,赵芳梦印象很深。在山东,此时是梨树剪枝修形的季节,以前都是父母自己剪,偶尔也会请村里技术好的老人指导,“其实我们也学相关的知识,而且很多基础的东西是相通的,但以前没有想过在自家地里实践,这也是一个机会吧”。
不仅学习和实践剪枝技术,赵芳梦还和父母商量,在自己的梨园里,搭建了一片两米高的钢丝网架,“春季剪枝之后,一般还要调整树形,就是用绳子把部分枝条拉到合适的位置。往年都是在地里栽桩吊绳子,我就想,可以在整块地里架上钢丝网格,这样方便在任何地方调整树形,使得果树更好得开花坐果。到了秋天,同样可以在网格上把树枝吊起来,防止果实太沉,压折枝条”。
教师从线上走到线下
2月27日上午,滞留在湖北荆州松滋市沙道观镇的华中农大教授别之龙,刚刚走访了附近一家草莓种植户。
因为此前镇上的防控措施比较严格,这是别之龙回家后的第一次出门,也是第一次下地考察。
别之龙老师在老家村里的草莓大棚调研指导。受访者供图
因疫情滞留在家的不仅是学生,老师也一样,华中农大的倡议书,倡议的对象也包括教师在内。不过,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可做的事情更多。
从2月初开始,华中农大的教师们,就开始在线上就各自领域的春耕备耕,进行技术指导。别之龙是西甜瓜领域的专家,已经就西甜瓜育苗、春季蔬菜栽培等发布过多个指导意见。
像别之龙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据华中农大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自疫情发生以来,该校已经有45位专家及团队,为国家、湖北春耕备耕提出了详细的生产建议,涵盖淡水鱼、大宗蔬菜、蛋鸡、绿肥、马铃薯、油菜等19个主要农产品。
“今年的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北这样的疫区更是如此”,别之龙说,“我自己也出身于农村,因此对春耕也格外关注。”
27日,久在家中的别之龙,第一次到了地里,到附近一个草莓大棚调研,发现“问题还是很多的”。
湖北是草莓生产的大省,不仅供应本地,而且远销南北各地,但今年的情况不容乐观。别之龙说,“现在正是草莓采摘的旺季,往年观光采摘的人很多,但今年基本上没有。外销的渠道也不畅通,虽然说封路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但我们这里,运输仍旧不能跨镇,所以还是很麻烦”。
病虫害是另外一个大问题,别之龙发现,他去的大棚里,草莓灰霉病比较重,但因为销路不好,种植户目前对于管理防治的积极性并不高。
从一个村庄一块地开始
年前从湖北回到江苏过年的华中农大理学院老师刘思思,也刚刚从家里走出来。
刘思思是湖北人,丈夫是江苏启东市南阳镇富兴村人,春节前,她们一家人回到富兴村过年,疫情发生后,一直滞留在村里。
刘思思老师在丈夫老家的村里,帮助村民解决蚕豆病害。受访者供图
“刚来的时候,居家隔离了14天。隔离结束之后,我们也没有出门,也就是最近这几天,才和村民有了更多的交流”,刘思思说。
刘思思所在的富兴村,春耕季节主要的农活包括油菜田管理,桑树林除草施肥、大豆玉米播种等,“目前大豆玉米还在备耕,主要是油菜和桑树的管理。此外,还有村民种些蚕豆之类的作物”。
留在家里的时间里,也有村民向她咨询。“我在华中农大读书、后来留校任教,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正好这段时间我在家,所以有时候他们也会问我一些问题。这几天正好有人种的蚕豆生病了找我,我去地里看了看,给了他一些治疗、防护的建议”。
实际上,几乎所有华中农大的老师,都有着类似的经历,他们或者在线上指导各地春耕,或者在老家的村庄里,帮助农民春耕备耕。比如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振,身在山东,但一直在线上指导湖北恩施的渔业生产;植科院吴洪洪教授则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油墩街镇马墩村协助春耕生产……
云南昭通,一名华中农大的学生在老家参加备耕。受访者提供
最特殊的一次“开学实践”
忙完柑橘的活儿,韦壮敏跟父母商量着打算再种点儿玉米和生菜。疫情还没过去,什么时候返校还不知道,但家里的蔬菜已经有些紧缺了。
和城市里不同,防疫控疫期间,乡村的物资流动更少,比如猪肉。城市里有猪肉供应,但村里面不通路,韦壮敏所在的村子,已经差不多一个月左右没有猪肉可买了,他们已经改吃自家养的鸡鸭。
还有蔬菜,村里有了菜店,村民们也习惯了买菜而不是种菜,储备比以前少了。疫情发生后,菜店不开,村民们很难买到菜。“所以我准备种点儿鲜食玉米,可以当作蔬菜用,再种点儿生菜之类的,这个速生蔬菜生长周期短,很快就可以吃。”他说。
疫情下滞留家乡,韦壮敏把这段经历看作一次特别的实习,“做科研和实践是不同的,做科研只考虑科学问题,但在家里种地,要考虑很多东西,这和学校完全不一样。”他说。
实践影响着科研,科学的成果同样在影响着实践,在赵芳梦的村里,已经有乡亲有样学样开始学他们家的钢丝网架,“这东西确实会增加成本,但成本是短期的,钢丝网架能用很多年,搭起来之后,会一直有大用处”。
今年大四的赵芳梦,已经保研到浙江大学,仍旧学农业相关专业,今年这场“开学实践”让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希望未来毕业后,依然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
开启了第一次现场调研和指导的别之龙,现在正在寻找下一个可以现场调研的地方,同时筹划一次关于蔬菜育苗技术指导的线上直播。他还在考虑之前去的那个草莓大棚里的病害问题,“草莓的采摘可以持续到4月底,随着天气转暖,疫情肯定会过去,如果管理得当,后期应该能有所补救,所以现在不光是技术问题,还有保护种植户生产积极性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
http://hangqing.yixiin.com/re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