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计划·首博读城”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首都博物馆宣教部合作推出的公益项目,面向初高中生,旨在通过短期系列培训课程,助其建立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交流的小使者。该项目自2018年暑假开始,已经陪伴同学们走过了三期,成效显著且受到广泛赞誉,此次第四期活动是“护航计划·知北京”实践教育活动的首个落地项目。
校长派·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谢文辉院长代表“护航计划·知中国”活动发起方发言,他强调,“护航计划•知北京”首博读城实践活动非常契合“护航计划·知北京”的整体理念及诉求,希望同学们借助这样一次深度的文化研学活动,了解北京、中国的历史,了解北京文化背后的知识内涵,珍惜机会,在未来更好地讲述和传播中国故事,成为具有人文素养、中华情怀、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更好“知中国,服务中国”。
首都博物馆馆长助理、新闻发言人、宣教部主任杨丹丹致开班辞,对学生们表示了欢迎和祝贺,她表示,此次培训,首都博物馆内十余位“芳华讲解员”作为特别辅导员将全程参与实践教育活动并成为“文化使者”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将是学子们未来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忘年之交。中轴线意义重大,浓缩了北京历史,读城作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实践活动,重要的不是讲一个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专业视角解读博物馆,从一次性参观、观赏变成读懂。需要同学们重视过程,重视追寻、探索,参与创作,从北京城的过往,古人的智慧中产生思考,创造出自己的答案,用思考和探讨的思维和老师交流,并将其反馈在后续的作业及成果输出、展示中。
首都博物馆宣教部读城三期《探秘北京中轴线》内容设计人白树军为学子们讲述了读城三期《探秘北京中轴线》,助力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统领北京城市布局的“世界最长中轴线”的起源、变迁与发展,为学生“知北京”打下坚实基础。
下午,中国古建筑研究博物馆副研究员李莹老师以“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为题讲解了斗栱、榫卯与古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结合北京中轴线中的古代建筑讲解了其中所蕴含的实用、美学与科学性,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技艺的乐趣。
课堂上还进行了木作教具体验,同学们分组亲身体验不同榫卯的构件——直角形榫卯、三个方向的构件、桌面用榫卯结构、鲁班尺等,同学们仔细观察形状与构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做出了解读,并展开想象为木质构件起名字,猜想其用途,演示构件的拆卸与组装。
学子们对活动表现出极大热情和欢迎,并积极参与到读城互动学习中,他们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感受到了属于“老北京”那份历史的沧桑感,更好地了解了老北京的历史,同时也认识了很多喜爱文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将为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好准备。
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教师李杰作为随队成员也对活动进行了充分肯定:学习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需要,类似这样的实践教育活动特别有意义,用很直观的讲解形式让孩子了解北京的传统文化、古人的智慧,充分调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提升,并将促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得以发扬和继承。
“护航计划•知北京”首博读城实践活动将持续到21日,课程内容涵盖初识《探秘北京中轴线》、斗拱、榫卯与古建筑、郭守敬与元大都水系、北京建都纪念阙与金中都水系等,助力学子全方位探寻北京乃至中国的历史底蕴。http://www.mp.lvda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