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发掘 秦始皇陵兵马俑类型再获细分
北京青年报记者30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经过10年的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一号坑的第三次正式发掘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介绍,此次发掘面积达400平方米,发掘陶俑220余件,陶马12匹,车迹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筑遗迹等。
考古专家介绍,俑坑的部分残存的隔墙夯土断断续续,并不连贯,且构筑方式多样,并不统一,有些夯土墙还与砖墙修筑在一起。考古专家由此推测,俑坑的夯土墙并不是在俑坑修建之初就有意识夯筑的,而是在俑坑修建的过程中,由于俑坑的坑壁发生了垮塌,不得已用夯筑的方法或者用砖对坑壁进行了修补。
此次发现的兵马俑仍可看出军阵的样子,经过研究,大部分秦俑姿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右臂前曲,右手半握拳,为持长兵器俑;另一类为右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拇指翘起,为持弓弩俑。不同类型的陶俑在俑坑中的排列位置不同,显示其在军队的组合和承担的任务不同。
考古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秦军的盾牌遗迹。考古专家介绍,这件盾牌正面朝下,局部有彩绘,此盾与之前发现的一号铜车上所发现的盾形制一样,尺寸为铜车上盾的2倍。“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秦盾遗迹,显得弥足珍贵。”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龄弓弩遗迹。
此外,出土的220余件陶俑中,考古人员根据陶俑的冠式和铠甲、服饰的不同,将陶俑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一般武士俑等。“我们经过初步分析和研究,认为原有的下级军吏俑可以继续细分为两个类型,为俑坑军阵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根据发掘方案的设定,现场采取“保护与发掘同时,展出与发掘同步”的模式,除常规保护外,重要的遗迹移交入实验室进行保护,到目前为止,已修复陶俑、陶马100余件,重要遗迹保护20余处。
秦始皇陪葬墓内现金骆驼 展现张骞通西域前中西交流沟通史
与此同时,2011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展开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取得了不少收获,并对其中的一号墓进行了发掘。考古专家介绍,在对这处陪葬墓进行发掘时,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提取了相关信息资料。
据介绍,秦始皇陵陵西的这批墓葬属于秦始皇帝陵园有规划的一处高等级陪葬墓区,有9座大型墓葬,一号墓葬是其中之一。从位置上来看,这批墓葬东西一字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经过人为有意规划、布置而成,其时代应为同一时期。陵西大墓项目负责人蒋文孝说,关于墓主人的信息目前并不能确定,普遍的猜测是秦朝时的一位贵族,但其与秦始皇的关系应该很亲密。
在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墓葬内有5个盗洞,其中3个进入到了墓室。
棺椁位于墓室正中偏南,四周环绕回廊,外侧为边箱,放置大量陶器、铜器、玉器及少量金银器、铁器等,中心棺椁还在进一步的清理当中。蒋文孝告诉记者,这个棺椁并没有很好得保存,绝大部分棺椁已经腐朽塌陷,很难进行修复。
其中的金骆驼是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单体金骆驼。蒋文孝告诉北青报记者,在秦朝时,中原并没有骆驼,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中西文化就开始沟通交流,同时也补充了更多的史料来填补空白。
发掘墓葬填补考古空白 尚无计划挖掘其他陪葬墓
蒋文孝表示,2011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展开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在2013年开始挖掘,并在2019年进入墓室,蒋文孝说:“2019年是收获最大的一年。”
“挖掘一号墓的目的在于弄清陪葬墓与秦始皇陵的关系,确定秦始皇陵相关区域的边界,同时也是挖掘出更多历史的细节”,蒋文孝说,“但出于保护目的,目前暂时没有计划对其他八座墓葬进行挖掘。”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介绍,此次发掘的陪葬墓是目前发现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
实习记者 杨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http://www.yixiin.com/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