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首在经济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破浪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把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经济治理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在战略全局高度,针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注重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结构调整优化,加大改革开放,突出改善民生,在准确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经济发展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样办""如何干""为谁干"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为推进新时代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是我们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政策框架,不断赋予其新活力,切实把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
坚持宏观政策稳,让增长步伐更稳。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看,外需承压、内需不振的情况还比较突出,宏观经济内外形势依然比较复杂,消费和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放缓趋势已延伸到更多领域。此时,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不适合大的调整,更需要从配合和协同上加以思考,保持政策稳定的耐心,确保供给体系不断优化,需求体系持续升级,金融体系更加适配,以宏观政策的稳定,把握好结构调整机遇,巩固好结构调整成效,以稳求进,切实维护经济发展的顺畅与均衡,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坚持微观政策活,让发展基础更牢。微观市场主体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微观政策活,市场环境就更成熟,市场活力就会增强,消费者潜力就会增大。而坚持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定适时的政策措施,目的是保护好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以此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市场预期,调动企业、群众等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社会政策托底,让民生事业更强。社会政策是一个整体,包括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保障,以及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这些本身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最基本的起始点。坚持社会政策托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守初心担使命的使然,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坚持社会政策托底,就是要继续搞好社会救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孤寡鳏独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以此维护社会公平,预防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和谐。既有效促进经济与社会良好发展环境的形成,也极大地彰显社会制度优越性,增强广大人民的"四个自信"。(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