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永远比电影更恐怖,有这么一个加拿大移民家庭,经历了跟《孤儿怨》一模一样的剧情。45岁的克里斯提娜和43岁的迈克尔,在2010年5月收养了一个小女孩,来自乌克兰 年仅6岁,名叫娜塔莉亚。一家人本来幸福地生活在美国,然而三年后的2013年,这对养父母突然移居到了加拿大,并且把娜塔莉亚独自留在印第安纳州,除了房子的租金,一分钱都没有留下。
当地时间9月24日,《每日邮报》独家披露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新闻,45岁的克莉丝汀·巴内特和43岁的前夫迈克尔·巴内特被指控遗弃养女,他们被指控将9岁养女独自留在在印第安纳州的拉斐特后,逃往加拿大,然而真相令人震惊。
这对美国夫妇在接受《每日邮报》独家采访时,含泪否认了这一指控,并声称她和前夫才是受害者,他们遭到诈骗,收养的女孩看似天真无辜,实则是一名试图杀死他们的成年大骗子。
这一新闻是不是感觉很耳熟,这对美国夫妇的遭遇与电影《孤儿怨》中的夫妇惊人的相似,堪称现实版《孤儿怨》。据报道,该领养事件发生在2010年,克莉丝汀·巴内特与丈夫迈克尔·巴内特育有三个孩子,克莉丝汀一直希望有一个更大的家庭,但由于妊娠并发症非常严重,所以无法生育更多的孩子,于是夫妇二人决定领养一个孩子。
巴内特夫妇在佛罗里达州紧急收养了一名女孩,他们在24小时内签署了领养文件,并与养女见面,领养资料显示,养女名叫娜塔莉亚·格雷斯,来自乌克兰,出生日期是2003年9月4日,尽管养女患有脊椎骺端发育不良,骨骼生长障碍,导致身材矮小、行走困难,但“求女心切”的巴内特夫妇还是收养了她。
开心的将养女带回家,巴内特夫妇就像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她,精心养育养女,帮她洗澡打扮,带她去迪士尼游玩,与三个哥哥一起吃冰淇淋,玩游戏。然而,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发现了养女的疯狂举动。
克莉丝汀在垃圾桶发现带血的衣服,还看到养女把漂白剂倒入她的咖啡,声称要毒死她,养女还威胁要趁他们睡着杀死他们,并在镜子上和墙上涂满死亡威胁的文字。震惊和恐惧的巴内特夫妇寻求医生的帮助,2012年,印第安纳波利斯马里昂县高级法院根据医学证据,判定养女娜塔莉亚实则出生于1989年,领养时实际年龄是21岁,因患侏儒症所以外形似儿童。
崩溃的克莉丝汀事后回忆,在养女做出疯狂举动之前,早已露出端倪,首先她长着一口成年人的牙齿,不喜欢洋娃娃和玩具,也不会说所谓的母语--乌克兰语。这对夫妇在帮她洗澡时,还发现她的身体并不像孩子,已经有了成年女性的特征。显然是一个伪装成孩子的女骗子。
由于养女多次袭击他人,且举动越来越疯狂,多次精神治疗无效后,2013年,这对绝望的夫妇搬往加拿大,将纳塔莉亚留在印第安纳州的一套公寓里。9月18日,巴内特夫妇向当局自首,目前,巴内特夫妇已被保释,听证会将于9月24日举行。
电影《孤儿怨》剧情解析:
小心,以下剧情含剧透
凯特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未出世的孩子胎死腹中的年轻母亲,因为失去孩子的痛苦使凯特的神志多次徘徊在崩溃的边缘,不断地受到噩梦的纠缠和困扰。
经过多次心理医生的调解,凯特决定要扭转这种生活现状,努力想要回到曾经看似很美好的一家四口正常生活。
在丈夫约翰的支持下,凯特最终确定了要去孤儿院里领养一个小孩,把自己对那个未出世孩子的亏欠和爱都补偿在这个小孩身上。
孤儿院里,在阿比盖修女的带领下,凯特在一楼看到了一群聚在一起活蹦乱跳的小孩,丈夫约翰却独自一人上楼,徘徊中在一间教室里看到了一个安静坐着画画的小女孩。
这个有着画画天赋和乖巧背影的小女孩就是埃丝特,也是凯特一家最后确定领养的那个小孩。
凯特和约翰接埃丝特回到自己的新家,不仅给埃丝特安排了新的房子,也把很多的注意力都给了埃丝特。
自然,对于正值叛逆期渴望父母关注的小少年丹尼尔和从小生活在无声世界的5岁小女孩马克斯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姐姐还是会令人有点不知所措。尤其是这个姐姐总是一手怀抱《圣经》,脖子系着丝带,穿着古板衣服。
丹尼尔从埃丝特进入这个家最开始就对这个姐姐抱有敌意,说嫉妒也好,说讨厌也好,他会在学校走廊上故意撞掉埃丝特的《圣经》,会在同学问埃丝特是否是新姐姐的时候矢口否认“我不认识她,她才不是我姐姐”,会刻意避开跟埃丝特有关的一切事情。
但是马克斯却慢慢接受了埃丝特这个姐姐,这个姐姐会在一见面就用手语打招呼,会陪马克斯玩耍,会在全家人都不懂马克斯意思的时候清楚明白的知道马克斯的需要,让马克斯慢慢的把埃丝特归结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凯特也很喜欢这个跟着她学钢琴,可以聊天的小女孩,埃丝特到来后,每个人(当然除了丹尼尔)脸上的笑容都增加了。
但是埃丝特的一些隐藏在无辜外表下的小心机却让人无法理解。
她会在凯特下车送丹尼尔车上只剩马克斯的时候,偷偷将车的手刹放掉,让车进行疯狂的倒车运动,让凯特因此心惊肉跳。
她会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后,在偶遇的娱乐设施旁将欺负她的同学推下滑梯。
她会在丹尼尔不是本意的射伤鸽子不知所措的时候,牵着马克斯到跟前,拿起石头砸向受伤的鸽子,美其名曰“解脱”。
直至孤儿院的阿比盖修女上门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