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元的贷款终于有眉目了,今年1500万元的销售目标没问题!”听完销售总监的汇报,张任飞却没那么乐观。
“这100万元能彻底解决问题么?”7月9日,在黄梅县小池镇,中宏(湖北)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任飞向记者袒露心声:“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留不住人才。”http://www.yixiin.com/brand/
开出万元月薪却配不齐核心团队
作为“黄冈市农村创业领头雁”“黄梅县十大创业标兵”,在湖北“新农人”圈子里,张任飞名气不小,被誉为“兔王”。
ntenteditable="false" id="netease1563592138880830"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alt="" />
2011年,他投资110万元建起10栋兔舍,返乡创业。8年来,从出售皮毛到加工兔肉,从家庭养殖到“公司+合作社”,创业之路虽然免不了磕磕绊绊,但总体还算顺利,最好的一年赚了40多万元。目前,公司已形成养殖加工“一条龙”,饲养肉兔17万只,兔肉销往武汉、九江、南昌、成都、衢州等地的酒店,去年的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公司还研发了“张公子”牌休闲食品,想到零食市场分一杯羹。
今年,随着200多万元的加工设备全部到位,公司进入开拓市场的关键期。经测算,要完成1500万元的年销售目标,有1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上周,黄梅县团委和县邮政银行的负责人到加工厂实地考察后,贷款已经初步谈成,但张任飞最担心的人才问题,迟迟不见起色。
从2015年建起兔肉加工厂开始,张任飞就辗转于周边地区的人才市场,开出万元月薪招兵买马,但总是招得来、留不住。4年来,核心技术岗位的调味师走了3批,市场销售团队也换了两茬。除了在当地安家落户的,招来的人才总是干了一年多就走。他们宁愿去大城市过苦日子,也不愿在小乡镇里拿高薪。
“公司人力成本逐年攀升,已经占到运营总成本的60%,但直到现在,核心团队还配不齐一个稳定的班子。”张任飞算了一笔账,因为“缺人”,公司开拓新客户的成功率只有17%,离行业平均水平30%还有不小差距。
张任飞面临的“人才危机”并非个案,而是“新农人”企业在发展壮大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初创期比的是规模,成熟后比的是营销。”“湖北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黄梅县谦益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明攀认为,招才难、留才难是制约“新农人”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斌也说,如何引导优秀人才“往下沉”,已经成为决定“新农人”企业能走多快和走多远的头等大事,亟待破题。
如何破解农村企业人才困局
创业8年,陷入人才困局,是张任飞始料未及的,他甚至怀疑过自己的创业思路有问题。
“是不是应该先组建一支完备的核心团队,再开始创业?”但他转念一想:“谁能保证团队经得起时间考验?留得住的自然会留下来,留不住的最终还是会分道扬镳。”
也有在“新农人”领域创业的同行说,张任飞就应该一心一意做养殖,在这个细分环节做出更大规模、更好品质,不应该去建加工厂,把摊子铺得太大。
对此,张任飞并不赞同。他始终认为,作为“新农人”企业,目标不应该局限在提升传统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而是要颠覆传统农业“生产+出售”的二元模式,加入工业化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创新产品类型,最终把农产品变为商品。“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弱势地位。”
张任飞坦言,从当初创业时的养兔“专业户”,到如今的养殖加工“一条龙”,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始终都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身后推动。
“一条产业链里,利润会在不同的环节中游走,如果定位太窄,估计难以长远。”张任飞认为,眼下,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同样是外部市场作用力在公司内部的体现。这就如同大海航行,从浅滩驶向深海,需要更多更好的桨手,开动一艘更大的船。
万元高薪,为何留不住优秀人才?张任飞认真分析了几批人员的离职原因。好几名年轻人都曾对张任飞抱怨过:在这个小镇,下班后生活单调,找个女朋友都困难,拿着高薪又有什么用?医疗配套、教育配套等,都跟城市相去甚远,即使想为了事业在这里安家,也缺少底气。
“良禽择木而栖。如今的年轻人才,看重的不仅是薪资高低,也看重生活品质和未来规划。”张任飞认为,现代农业相对“慢热”,要解决“缺人”难题,还需要一段时间。一方面,公司自身要尽力发展,拿出更优厚的条件、更远大的目标招揽人才,另一方面,也期待当地发展能更上一层楼,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此安家落户。
“黄梅兔王的遭遇,是‘新农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对的问题,也是对城镇化建设既要重视硬实力,也要重视软实力的真实写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产业经济博士生导师汪海粟认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城镇化建设中,不仅要兴产业,也要聚人才。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拿出具体举措争夺人才,乡镇也不可错失良机,应该借助乡村振兴、返乡创业等政策,为引才留才营造更好环境。
汪海粟表示,对于农村企业来说,引进和稳定专业人才是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问题。在城镇化目标难以一蹴而就的现实条件下,依靠本地优势自然资源形成的以“公司+农户”为典型模式的新型农村企业,应在用人机制改革创新方面有所作为。既要重温当年“周末工程师”改造乡镇企业的历史经验,探索灵活使用外部专业人才的制度,又要构建企业内部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晋升制度,通过人才的本地化实现专业人才“留得住、不肯走”的目标。
ntenteditable="false" id="netease1563592138880555"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alt="" />
“产业下乡,资本下乡,人才要跟上。”“除了刚性招才,也要考虑柔性引才。”……
7月16日上午,黄梅县委组织部会议室。一场“诸葛亮会”从10点开到12点40分,仍是意犹未尽。
这次会议,是为“兔王”张任飞呼吁的问题探寻解决路径。
张任飞是中宏(湖北)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开高薪为肉兔加工厂配备核心团队,却因地处乡镇,总是招得来、留不住,企业运行困难。为此,他强烈呼吁人才“往下沉”。
张任飞的呼吁,已成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迫切现实问题。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多方采访相关地方和职能部门。
农村人才“蓄水池”,亟待抬升水位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
湖北日报关于张任飞呼吁的报道,不足千字,却一下子引起了黄梅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敬的关注。
县委组织部迅速组织人社、农业农村、经信等部门及多家“新农人”企业负责人座谈。
5年前,陈敬曾参与了一项关于黄梅县大学生农业创业群体的调查。
当时,40多名大学生逆向“农门”创业、用知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陈敬。张任飞就是其中一员。
现在,黄梅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已有数百人。张任飞也从刚开始的单打独斗,发展成“公司+合作社”。
“张任飞本身就是扎根基层的优秀人才,随着事业发展壮大、走向三产融合,人才瓶颈已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突出问题。”陈敬认为,这是湖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变化新动向的一个缩影,应该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合理配置城乡人力资源,实现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引更多的“源头活水”滋养乡土,把农村人才的“蓄水池”水位抬升起来。
“人才流动有其自身规律,市场失灵时政府要及时补位。”黄梅县人社局副局长蔡俊峰称,马上着手与团县委、劳动就业局、青年创业协会等联动,开展政策宣传和人才对接活动,与企业一起探索人才共享、帮带、定向对接等模式,全力打通“绿色通道”。
引来人,留住心,高薪酬不是万能的。
在陈敬看来,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继续在平台搭建、创业扶持、生活关爱等方面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让“下沉”人才有奔头、有信心、有温暖;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从事“三农”工作成为有吸引力、有尊严有价值的职业。
了解基层热爱基层,才能扎根基层
“只有真正了解基层,热爱基层,才能沉到基层,扎根基层。”
省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人才下沉,不仅要下得去,更要稳得住、流得动。
2017年起,我省实施“我选湖北”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成效斐然。
ntenteditable="false" id="netease1563592138880336"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alt="" />
“因为了解,才会热爱。”董长麒说,开展大规模实习实训是一步先手棋,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认知湖北。目前,全省各地建有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5001家,92.11万大学生在鄂实习实训。
董长麒认为,基层舞台广阔,人生精彩尽情绽放,引导人才“下沉”,在思想观念上要避免走入“基层就是艰苦”的误区,否则,心理上的距离可能比地理上的距离更遥远。
据悉,为引导和激励人才投身基层,我省对“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期间提供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和安家费补贴,服务期满享受公务员定向考录、扶助自主择业等多方面优惠政策;在职称评定上,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适当放宽学历、资历限制,淡化论文著作要求;工资待遇上,向基层倾斜,对到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高定工资。
湖北有大量在外技能人才、创业人才。董长麒介绍,为推动乡村振兴、精准脱贫,2018年,我省开始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提供首次创业支持等“六支持、一服务”优惠政策,拟在3年内吸引15万人返乡创业。
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打造“永久牌”人才
“传统农业升级,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破解农村人才缺失问题迫切性日益凸显。”
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二级调研员柯枫英认为,增强和拓展基层人才厚度、广度,既要有高端人才的智力下沉,也需要更多适用实用、沉得住沉得久的“永久牌”人才。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7月初印发的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今年力争培养高素质农民不少于3万人,为全省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训1名脱贫致富带头人。包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代创业创新青年、轮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农业经理人、培训农业产业领军人物等。
“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训是趋势,也是必然。如农业经理人,就是人社部最近发布的13个新职业之一。”柯枫英介绍,近年来,全省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3.5万人,各类人才90余万人。
去年6月,省委组织部、原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等7部门印发通知,全面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将从2018年起连续5年,以贫困地区为重点,面向全省农村选拔1万名优秀青年农民,接受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
ntenteditable="false" id="netease1563592138880610"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alt="" />
旺工淡学,学做交替,弹性学制,分段教学。柯枫英介绍,此前多地已开展试点,吸引了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最近,今年全省4000多份录取通知书已寄出。”
以咸宁市为例,2017年首批招生计划200名,报名407人;去年招生计划增至400名,报名人数达577人。其中,180名学员已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和中小企业法人,有的还获得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奖项。
或许,越来越潮的“土专家”,将为“兔王”们消解人才焦虑,推开又一扇门。http://www.yixiin.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