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总结十年来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各项工作,交流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更好推进全市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和实践探索,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承办,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十年总结会日前在京举行。
走过十年。“翱翔计划”实施以来,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教育、科技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跨学校、跨学段、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工作体系,建立了让兴趣浓厚、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在科学家、学者身边成长”的培养机制。
北京教科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以《十年翱翔》为题做总结报告。她介绍,十年来,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始终围绕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一个中心,落实立德树人和培育核心素养两个根本,锻造了900余位骨干教师、700余位专家、200余位志愿者三支队伍,推动了工作机制、培养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四个创新;建设了培养基地、课程基地、实践基地、生源基地、雏鹰基地五类基地,凝聚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与博物馆,企业、教育系统重点实验室和社会团体等六类资源,进行了翱翔学员培养、雏鹰建言行动、雏鹰爱心行动、“小创客”培育、青少年模拟政协、“科学探秘”奥林匹克和初中开放科学实践活动等七项探索,有力推动了创新教育普及化,普通教育创新化,培养了2652名翱翔学员,征集了7万多条雏鹰建言,带动10多万人次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翱翔培养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形成了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北京模式”。
“三生有幸,得遇翱翔”。由培养基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生源基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践基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联合培养的李辰洋作为第十批翱翔学员代表发言。在经历两年充实的翱翔探究历程之后,他的探究作品“一种新闻聚合与智能实体关联方法中集成应用”顺利结题,申请的发明专利已公开。
北京中学学生翟与宁分享了在观摩了市政协全会的时候,得知十八中和育才学校同学们提交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建设的模拟提案历经两年成为了正式提案,体会到同学们发自内心对参与建设翱翔的真挚情感,从各位委员的支持中看到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也激发了他自己对翱翔的强烈期待和憧憬。
在全市翱翔培养的整体带动下,房山区在2012年启动了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 “翱翔计划”,迄今已经培养五届翱翔学员。“最大的收获在于与队友们之间的团结拼搏、交流协作,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的常朔作为房山区翱翔学员代表分享了他的收获与体会。
市教委李奕副主任代表市教委对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他表示,翱翔十年取得的成果,一是建立了开放的工作体系,拓展了基础教育的供给,形成了新的资源观,二是形成了多元的培养模式,除了课堂校园内以外,还拓展到实验室、以及各种各样更广阔的空间。三是建立了持续的制度保障,学校和各位专家以及各相关的委办局给予了持续的保障和支持。
“展望未来,十年的总结会,并不是一个收官的会,而是一个起始的会。”李奕表示,面向新时代的翱翔,第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走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在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要进一步地打通关键环节,从人才培养的整个链条上,去布局和发展翱翔,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资源,为他们提供早期培养、连续培养的更多的路径。第二,立足城教融合,助力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建设,希望翱翔进一步地转型升级,为四个中心提供更多优秀拔尖的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创新人才,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人才的储备库,为未来北京城市的发展提供人才助力。第三,发挥已有优势,在国家战略中主动作为。面向人工智能,面向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作出重大的贡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靳晓燕)http://www.yixiin.com/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