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在绿舟救援促进中心见到了董萍。身着便装的她文静、优雅,熟悉她的人知道,只要换上救援队队服,她就会变成压不垮、混不怕的“女侠”。
汶川地震发生后,董萍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赶赴灾区做心理援助。她尤不能忘的,是一支握在孩子手里的画笔。“当时我们使用了绘画治疗法,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同时这也是让他们释放压力的一种好办法。”孩子们写下了“爷爷、奶奶”,还有同学的名字。写到最后,孩子们的字迹难以辨认,有的孩子甚至无法握住笔。董萍知道,孩子们写下的名字,都是在地震中逝去的人。“孩子的每一笔都像刀刻在我心里,我特别难受,但我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任务,要带领孩子们走出崩溃的状态。”
从灾区回来后,董萍在思考,如何在灾难面前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少一些生离死别的苦痛。
2014年,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正式注册。作为联合发起人之一,董萍对救援中心的定位思考了很久,除了应对灾难、突发事故,救援中心的另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减防灾的普及教育,“尽绿舟所能,教人人自救。”
2017年,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董萍带领一支5人救援队赶往灾区,负责输送物资。“通常的想法是送米面粮油,但我更想知道,灾区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几经辗转,董萍的电话从阿坝州打到九寨沟县,最后接通了白河乡,打到了太平村,终于弄清楚,灾区当时最需要水泵、排障物资以及能让工程车辆不停运转的汽油。董萍紧急联络协调,将这些物资送进了九寨沟。
当董萍一行历经周折抵达现场时,当地一位女乡长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乡长头顶烈日,指挥着挖掘机作业,旁边就是被乱石压扁的卡车,她深知自己身处险境,但仍坚守在一线。“同样都是女人,此刻,我们能感知的只有责任和信念,这与性别无关。”董萍说。
平日,救援队更多面对的是游客和驴友被困、野泳者遇险等突发事件。其实,冲在救援一线的队员身后,需要一个强大的后台来支撑:核实消息、绘制地图、获悉遇险者行进路线、提前判断各种可能的状况等。后台担负了更多的脑力工作,前方救援结束后,后方还要负责总结此次行动。所以每次救援后,董萍坚守的时间比前方队员还要长。
“如果有信号,我们要求前方队员每半小时反馈一次信息。”对于董萍来说,这不仅仅是规范流程的问题,她更要时时关注着每位队员的人身安危。在绿舟救援队中,女队员不到三分之一。虽然人数不多,但作用举足轻重,在伤口包扎、现场应急、安抚家属情绪等方面,女队员往往更擅长。http://www.yixiin.com/news/
当记者“较真”地问起女队员的劣势时,比如力量、体能、胆识等,董萍“女侠”气十足地说,“我们有女队员是跑马拉松的,身手绝不比男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