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女王上个月的圣诞演讲,大家还记得么?http://www.yixiin.com/sell/
全篇围绕着“家”这个温暖的主题。
她感激了英国这个不算太平的2017年里,所有为了英国这个大家庭做出贡献的人;
也感恩了这些年与她相互扶持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让她自己的家一直拥有坚强的后盾。
91岁的老奶奶,气场稳得不行,高贵又亲切,真不愧是超长待机啥世面都见过的人。
作为全英国乃至全世界最关注的人物之一,处于八卦暴风圈中心的女王,她这份沉稳自在,到底是怎么历练出来的?
一大堆人(包括我们)墙裂推荐过的《王冠》,讲的就是当今女王的成长之路。
不夸张的说,它几乎代表了Netflix剧集的最高水准,金球奖直接摘得最佳剧集,艾美奖那一大堆提名更是对它的肯定。
大家都在翘首期盼《王冠》第二季,终于在上个月,第二季共十集,被良心的Netflix一次性放了出来。
这回豆瓣评分9.4,比第一季分数还高那么一点。http://www.yixiin.com/
从第一季女王刚加冕对王权认知的成长,描述人性和王权的冲突,过度到了第二个十年,和我之前猜的一样,这一季的重点,变成了:
王权和父权的矛盾,或者更直白地说,就是女王的家庭问题。
“家”的主题,一不小心就暗合了女王的圣诞演讲。。。
但是在《王冠》第二季里,女王家简直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菲利普亲王的各种浪漫不羁爱自由,从第一集一直延续到最后一集,从与女王的情感危机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自己生孩子老公打壁球去了,还得管妹妹装修遭邻居投诉,再加上各种国家的内忧外患,女王在第二季干脆直接转职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点哪里,忙得不亦乐乎。。。
《王冠》把“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满足了大家对英国王室超严肃八卦的欲望。
不过,看起来特别严谨特别有历史感的《王冠》,照样还是戏剧,为了创造精彩的戏剧冲突,虚构和演绎那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肯定好多人好奇,《王冠》讲的故事到底和史实有哪些差别?有多少成分是真实的?
The Times上一篇文章,就完美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篇的作者厉害了,是特别著名的纪实记者Hugo Vickers,他是好几位王室成员回忆录访谈录的作者,极其权威的王室研究者,现在英国王室的事儿,他最了解。
乔治六世(就是女王她爹)说的那句著名的“伊丽莎白是我的骄傲(pride),玛格丽特是我的快乐(joy)”,就是出自他为女王母亲所创作的传记,这句话甚至成为了《王冠》中一集的集名(第一季第八集:Pride and Joy).
在这篇文章中,他对《王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分集指出了到现在为止20集中每一集中的历史错误和虚构内容。
可以看出来,他对第一季的肯定,和对第二季的小不满。。。
第一季中大部分都是模糊事件发生的时间线,大致还是忠于事实,
到了第二季,涉及到了女王的家庭生活,编剧们八卦的心挡都挡不住,真的假的全往上招呼,
而且好多都是非常关键的剧情!咱们这就来梳理一下。。。
1. 温莎公爵被女王禁止归国
在第二季第六集,讲述了一个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政治危机事件——传说中的“马尔堡文件”。
这份藏在锌桶的文件,直指早就退位的前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后来的温莎公爵、伊丽莎白的亲叔叔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爱德华八世不用介绍了,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因为不能迎娶辛普森夫人就宣告退位。
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爱美人不要江山的皇帝,这个情节实在是太言情小说了有木有?
所以有很多人暗自怀疑,亲近纳粹才是爱德华八世被逼退位的真实原因,爱情故事不过是英国王室遮羞的障眼法而已。
这个最直接的证据就是“马尔堡文件”,包括爱德华八世夫妇与希特勒的交往信件,还有1937年英王访问德国与希特勒会面的照片等等。
剧中把这段隐藏在迷雾中的历史直接定了性,女王甚至禁止温莎公爵重返英国。
但是根据Hugo Vickers的研究,他认为这一集,为了体现女王的救火队员特质,黑爱八黑得有点过了。。。
在1954年,第一批“马尔堡文件”被公开解密后,丘吉尔曾经对受到媒体折磨的温莎公爵说,他认为这些文档“无害”,且“只是给你的故事增加些不那么无聊的花边”。
而马尔堡文件,也随着时间完全解密,可以看出希特勒最初对爱德华八世曾经极力讨好
——希特勒希望可以获得英王这个强有力的盟友,其实挺正常的。
但是爱德华八世是怎么反应的呢?
在他在位期间,除了认为希特勒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在那个时候可能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德国在他的领导下慢慢恢复了稳定繁荣——之外,并没有太热络的反馈。
1937年,已经退位的温莎公爵,与辛普森夫人一起,确实访问过希特勒的山庄,而他们具体交谈了什么,没有任何记录说明。
因为见过希特勒,就判断公爵有将英法情报吐露给纳粹高层,当间谍,这个就太武断了些。
而现实中女王的态度,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公爵没有叛国的事实,虽然拒绝了叔叔向她要求工作的请求(剧中也有这段),但是可从来没有禁止他造访英国。
现实里,公爵不仅来过英国好多次,和英国王室见面也很频繁,在伦敦做眼科手术的时候女王还私下去探望了两次,去世以后女王更是批准公爵和夫人合葬进英国王家墓园。
要真是有实际证据证明叛国,还要为已经退位的国王花这么多精力去掩饰,也实在做戏做得太认真了点。
反正Hugo Vickers的结论是:温莎公爵或许是个傻子,但绝对不是个叛徒。
2. 肯尼迪夫人间接促使女王收服加纳
第二季第八集可谓是相当精彩,从这集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亲爱的肯尼迪夫人”,作为两个站在世界顶端的女人,会有怎么样的交锋?
那叫一个暗流汹涌啊!
这一集在反殖民浪潮和冷战背景下,以小见大,编剧简直不要太牛。。。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肯尼迪夫妇访问英国,Jackie强烈diss了女王,毕竟Jackie比较年轻又美貌,女王大人倍感威胁,危机感发作。
恰逢当时还隶属于英联邦的加纳有脱离的可能,美国变成投靠的对象,女王受了刺激一发狠直接奔去了加纳,用个人魅力(跳了一支舞)把加纳给拉回来继续投靠英联邦。。。
Jackie最后还私下跑去和女王道歉,也算是小小的报复成功吧。。。
然而Hugo Vickers表示,
哎呀妈,编剧厉害了!这俩事儿也能拽一块!
他表示,首先,Jackie并没有那么尖刻地diss女王大人。。。
唯一有记载的,是Jackie私下和著名名人摄影师Cecil Beaton(这也是位大神),说:“女王的穿着和发型,白金汉宫的家具,还有花啊啥的,没那么让人惊艳,女王也有点严肃沉闷。”,仅此而已——而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女王听到过这些话。
而菲利普在宴会上的表现,据记载是“有点紧张,觉得自己和这群人都很疏离”。
从没表现出这种热络的态度。。。
所以因为见了下肯尼迪夫妇,女王就受刺激啥的,实在不至于。
更和“一舞降服”加纳没毛线关系了!
加纳早在1957年就宣告了独立,确实有进而脱离英联邦的可能性,但是当时他们的首选可能是投靠苏联而不是美国。
受到总督恩克鲁玛的邀请,女王早就想拜访加纳,但是因为当时怀着安德鲁王子,就没有成行,直到1961年恩克鲁玛访问了苏联,英国觉得这实在是有点危险,哪儿能让赫鲁晓夫占了便宜。。。
女王毅然决然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才有了加纳之行。
所以说,和美国真的关系不大。。。
女王和加纳领导人恩克鲁玛跳舞的照片是真实存在的,然鹅纯靠个人魅力打动一个国家领导人??
应该也没那么戏剧-。-
3. “爹坑完我,所以我要坑儿子”,菲利普亲王的教子经
大家都说,查尔斯王子这个样子,和他爹菲利普亲王有很大关系。。。
那菲利普又是跟谁学的?
那估计也就是他爷爷了!
所以在第九集,我们就看到了菲利普把查尔斯送进了一个可怕学校,还闪回了他自己在这所学校时发生的故事。
剧里是这么讲的,菲利普在这个学校的时候,就被各种欺负,然后在一次和同学冲突之后,假期被禁止回家。 于是乎,也就不需要姐姐在假期照顾他,姐姐有空坐上了飞往伦敦的飞机参加婚礼,结果飞机失事一尸两命。。。
在参加姐姐葬礼的时候,他爸见到他就说:“都赖你,要不我最爱的孩子就不会死!”
看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什么爹啊。。。
到了查尔斯要上学的时候,菲利普坚持认为男孩就该这么教,于是把查尔斯也送进了同一所学校电疗,哦不,磨砺意志——最后把查尔斯接回家,立刻跑去和闺女儿玩耍,理都没理自家“软弱”的儿子。
这个父教子,子教孙的对应,简直是编剧教科书级别的有没有!
但是实际上,
Hugo表示,这些抓马大部分都是戏剧演绎。。。
菲利普亲王在学校里到底有没有这么惨,并没有证据,不过以他坚持要把查尔斯送进这所学校而非伊顿,可以看出实际他对学校是有感情的,而且以他的体魄和个性,混得应该还不错。
对比查尔斯,他可是认为这学校“是监狱”、“完全是地狱”的。。。
另一个虚构是,剧集里菲利普非常间接地导致了自己姐姐的死亡。
但事实上,这趟伦敦之行,是在很久已经就确定的希腊王室事宜,菲利普有没有被禁足,姐姐都会坐上这班飞机。
而姐姐去世后,他也非常伤心,于是他父亲安德烈亚斯王子亲自来到英国,安抚他,并把菲利普接到德国参加葬礼。
这么一个爹,怎么可能当着那么多人,一脸愤恨地直接说自己女儿的死都是自己儿子的错。。。Hugo在这里用了grossly untrue(十分不真实)这么严重的词儿。
但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戏剧改编,让菲利普对待查尔斯的严苛态度,有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总得来说吧,纵观20集,女王自己稳如泰山从不搞事,女王周边的人,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明明都不是自己的事儿,结果全世界都来问女王怎么看。
接下来还有戴安娜卡米拉这么个巨大的麻烦,想想就替她头痛。
这一切被放大的抓马都让观众为女王的如履薄冰,产生了更多的感叹。
但通过Hugo Vickers的考据,让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了女王的故事和她的人生。
有的人可能会说,哎呀就是个影视作品,这么较真干嘛?
《王冠》乃至媒体所展示的,是女王人生的一面,被流言、丑闻、抓马所包裹的部分,挣扎在人性、父权与王权之间,我们所好奇又不能感同身受的那一面。
Hugo Vickers告诉我们,如果还原真实的历史,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女王,
维护王权形象是她工作的职责,处理家人问题是她家庭的担当。
扔掉那些头衔和戏剧性的故事,女王的人生,也可以总结成: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在其中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
当然女王在这方面可以算是非常成功了,做女王做得民众爱戴,家庭最终也是稳定和谐。
而平衡工作和家人,不正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每天都在面临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