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明三园的三个宫门当中,游客最常进出的是现在圆明园公园南门,也就是绮春园的宫门,而长春园的宫门也已于2016年10月对游客开放了,只有圆明园的大宫门,对游客来说,至今十分神秘。http://www.yixiin.com/news/
但大宫门的地位却不容小觑,是圆明三园所有宫门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
根据史料记载,只有大宫门和长春园宫门是供皇帝进出的,难怪同治皇帝修复圆明园的时候,想重点修复大宫门,但并未修复完成就停工了,在随后的100多年当中,大宫门逐渐荒废,大宫门的部分区域变成了居民区、办公用房等等。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正大光明,图中描画出了大宫门的模样
好消息是,大宫门的神秘面纱有望揭开。记者从今天下午召开的“新时代圆明园发展思路专家研讨会”上获悉,大宫门已完成四期考古工作,发现大宫门外朝房、水房、河道、道路和广场等遗址,未来有望进行修复并对公众开放。
专家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大宫门建成于雍正三年,即1725年,门上悬挂雍正御书“圆明园”匾,该区域包含大宫门、二宫门、正大光明殿、东西配殿、朝房和茶膳房、值房等建筑,是一组功能性强,建筑物密集的大型建筑群。历史上大宫门片区是圆明园的前朝区,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宫门被焚毁。后来,同治皇帝重修圆明园,重点修复了大宫门,但并未修复完成就停工,大宫门在随后的100余年里逐渐荒废。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展示了一张平面图,上面清晰地展示着大宫门片区的结构。记者在图上看到,大宫门不仅仅只是一扇门,而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域,宫门的内外有很多建筑。“的确非常大,它的总面积有4.5公顷。”负责人说,就像很多古代建筑一样,圆明园也有一条中轴线,大宫门就坐落在中轴线上,从南往北依次是扇面湖、大影壁、大宫门、二宫门,然后再往北就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正大光明”,而中轴线的两侧分别设有东西转角朝房、东西朝房、东西夹道门等,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个气势恢宏的皇家大门。
今天下午,圆明园大宫门考古现场首次对媒体开放。记者在大宫门考古现场发现,工作人员在这里搭起了五个大棚,其中有3个是连通的,棚内看似只有渣土、碎石、碎砖,但每个区域都非常规整,在考古人员的指引下,从碎砖碎石当中也能依稀辨别遗址原来的模样。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从2013年到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了对大宫门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截至目前,经过四期考古,已基本发掘清理出部分主要建筑遗址、部分河道、道路和广场。“你看着这些砖有个弧度,它原来是座金水桥,你再看看那边儿一圈碎石头围起的长方形,那是大宫门的遗址。”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看去,记者看到了一个长二三十米的长方形区域,周围都是大小不一的碎石,能看到的部分只有大宫门的地基,只能想象大宫门原来宏伟的模样。遗址现场,还存留着河道内的木桩,依稀能辨别出水道和河岸的模样。
考古人员介绍,目前已完成8000平方米的考古,基本弄清楚了大宫门外朝房、水道等的形制、布局、建造方式等,为之后的保护展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在考古的时候还补充了圆明园设计者‘样式雷’家族的图档没有记载的内容。”考古专家在考古中发现了两条排水道,“我们根据排水道和墙基的关系来判断,排水道应该和朝房是同一个时期的遗存,而且还为研究大宫门外的排水系统提供了参考。”另外,从“样式雷”图档上看,大宫门外水道南段有很长一部分是明道,可以直接看到水道里清澈流动的水。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文物局已原则同意对大宫门片区的大宫门遗址、东西门罩遗址、东西外朝房遗址、东西外转角值房遗址和大影壁进行覆罩保护展示,对平桥遗址、金水桥遗址和河道遗址进行原址露明展示,对大宫门遗址区进行环境整治。
未来,圆明园管理处将启动对大宫门片区的修复工作,修复完成有望对公众开放。这位负责人说,大宫门门区功能的恢复,将提高民众对圆明园总体格局的认识,了解中华民族曾经的灿烂文明与辉煌成就,让陈列在皇家园林的地上遗产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