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窃车贼使用偷车干扰器材的情形有点类似,但又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同频瞬发,而报道里车主遇到的却是长达半天的干扰。
访问香港的美国航母想偷车?这个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同时也可以排除的是美军开启大功率雷达的可能性。军舰靠港时不开启大功率雷达,这几乎是常识,所以也基本不会发生。
但时间点上的巧合,让人很有理由怀疑干扰源确实来自美军航母上某个设备。那就有两种可能,一是原有设备电子元件老化导致电磁辐射泄漏,要么就是某种新设备。如果是新设备,那它必须有能力干扰民用频率,同时在靠港停泊时又必须开启。
这让人不由得把目光落在了此次访港的航母、巡洋舰都装备的一款神秘电子攻击装备——AN/SLQ-59上。
能模拟航母信号干扰导弹
这款装备落入大众视野是去年美军第七舰队连续撞船秀期间,“菲茨杰拉德”号被撞瘪进去的舰桥上部,就露出了AN/SLQ-59。据当时的新闻照片和公开的资料,AN/SLQ-59的安装大体是这样的:在航母上它独立安装于艏艉部两舷,艉部是直接装于飞行甲板端部下方,艏部则装在贝尔纳普杆(用于标定航母航向)附近,推测也是对称位置安装;在巡洋舰上则成对安装于舰桥下部两侧;在驱逐舰是驾驶室两舷耳台侧面。
美军解密文件显示,AN/SLQ-59系统系AN / SLQ-32(V)Block 3T批次,将提供AN / SLQ-32(V)系统所需的电子攻击能力改进。实现这个改进,核心部分是附加了移动式电子战模块。报道显示,移动式电子战模块模块最初目的是为无人平台提供先进电子战能力,但随后其搭载平台改为不特定平台,其任务仍然以反舰导弹防御和反监视为主,该模块尺寸较小,可快速在海上、空中、地面平台间转移。
之前的AN / SLQ-32只能对来袭导弹实施电子干扰,而移动式电子战模块则既可以提供标准的噪声干扰,也可以制造高分辨率、逼真幅度和多普勒调制特征的假目标,可同时接战多个目标,并可同时产生假目标与遮蔽干扰相结合的多向干扰。而且移动式电子战模块系统还具备便捷组网能力,以在多个移动式电子战模块间通信和共享数据。
用白话说,当一枚神秘导弹朝航母飞来时,SLQ-59可以直接“画”一个高度逼真的假航母出来,发回去,这样一来,即便你的导弹导引头可以雷达成像,也只能立马懵圈,朝不存在的目标飞去。而且,在此前的环太平洋演习中,安装移动式电子战模块硬件只需30分钟,足足运行了2小时,据称“展现了针对巡逻机、战斗机和模拟反舰导弹的先进电子攻击能力”。综上,比起整体升级旧设备,又要报批又要评审,还要申请预算,SLQ-59的升级,即插即用,立马见效,确实讨人喜欢。
应对何种威胁值得玩味
值得玩味的是,美军对于AN/SLQ-59的研制和部署,显得非常猴急。AN/SLQ-59研制合同于2013年下达,当年1月11日,美太平洋司令部发布文件显示,该司令部“不寻常的迫切”要求采购24部SLQ-59原型机,文件称此举将“在极短时间内针对新发现的威胁做出反应,以保护海军舰艇和人员”。2014年,AN/SLQ-59开始部署。同一时间,第六舰队也紧急部署了AN/SLQ-62系统,功能大致与AN/SLQ-59类似。
但回想起来,2013年前,美军碰上了什么新发现的威胁呢?从逻辑上看,至少要得有两个前提:1,这个威胁非常腻害,超出了当时美军的应对能力,必须急迫寻求解决;2,这个威胁同时存在于第七舰队任务区和第六舰队任务区。
2013年,媒体曾推测该设备需要应对的新发现威胁指反舰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反舰导弹,随着其安装方式曝光,前一种推测被否定——SLQ-59天线指向并没有特别考虑天顶方向,但这才是反舰弹道导弹(类似中国的东风-21)的来袭方向。
关于后一种可能性,也即飞航式导弹,曾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是“天王星”反舰导弹的朝鲜版(“雨燕”),这款导弹曝光的时间似乎能对上,但正牌“天王星”都算不上威胁,遑论朝鲜的低配复刻版。
另有消息人士则指出SLQ-59要应对的新发现威胁极可能是P-800系列,也就是就是大名鼎鼎的俄罗斯“红宝石”反舰导弹。虽然P-800不是一款2013年才出现的新导弹,要考虑应对按说早该有所行动了,但考虑到第六第七舰队的共同任务区这一点,AN/SLQ-59和AN/SLQ-62要对付的威胁是超音速的反舰导弹,似乎可能性很大。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把AN/SLQ-59和私家车受干扰联系起来,还是有点牵强。根据香港媒体的报道,此前两次美军航母访港,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但2017年来访的同样是“里根”号,已经安装了AN/SLQ-59,2014年来访的“华盛顿”号,当时却没有安装AN/SLQ-59。
所以,真相虽然只有一个,但是现有的线索还不足以抓住它。http://www.yixiin.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