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男子被红缨枪扎进后背 当地警方已介入处置]8日深夜在安徽黄山市,一男子后背顶着一支红缨枪被送进急诊室。医生查看后发现该枪全长约2米多,枪头部分扎入后背太深,故不敢贸然拔出。据知情人称,受伤男子是在上车后,被人用枪隔着玻璃直接扎入的,可见力度不小。目前当地警方正在侦办此案,涉及人员可能较多。
不只是耍帅,红缨枪上的红缨到底有什么用?
长枪上的红缨(又称缨子)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从现有的资料看,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被创作于公元6世纪西魏时期的敦煌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中,画中的骑兵所持的长枪上就已经有了红缨。那么在长枪上为什么要安装红缨呢?
有关长枪上的红缨的作用,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看,主要有三大作用:
第一,挡血、吸血。在作战中,长枪这种刺击兵器必然是不断朝着地方的要害进攻,在刺中敌人的同时,被刺中的伤口往往会因为深入动脉而喷溅出大量鲜血.如果没有红缨遮挡吸收,这些血液就会大量溅射到自己身上并顺着枪头流到枪杆上,导致枪杆打滑,难以持握进而影响使用。
有了红缨,在刺击时放射状张开的红缨便会挡住不少飞溅出来的血液,并阻止枪头上的血液流向枪杆。从现有资料看,大量骑兵用枪的枪头部分都配有红缨,主要便是出于这个原因,因为骑兵用枪往往在刺击时,人借马力,能让枪尖深入动脉而造成大量溅血,于是红缨便成了骑枪的某种标配。
第二,迷惑敌人。红缨除了前面的挡血、吸血功能外,还有在实战中迷惑敌人的作用。因为在交战中,不断挥舞戳刺的长枪会带动枪上的红缨来回晃动,更因为其鲜艳的红色,能极大的分散敌方的注意力,反而忽视枪尖的威胁,从而大大提高刺击的成功率。
这一点在宋代以前的硬竿长枪中表现的还不甚明显。在进入宋代,“坚而不硬、柔而不折”的白蜡杆被大量用于制造枪杆以后,便表现的十分明显。在民间的武术花枪(短枪,枪杆长度一般和使用者的身高相等)技法中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变幻莫测、神化无穷”。
在邵氏功夫电影《中华丈夫》中,由功夫巨星刘家辉饰演的主角就将武术花枪的特点在大荧幕上做了较为全面的演示。电影中翻飞的红缨晃得与其对阵的日本枪术高手(日本的枪并没有红缨)眼花缭乱,最终惨败。
第三,判定“枪劲”。红缨的第三大作用,是在枪术的练习上体现的,尤其以花枪体现的最为明显。花枪上的红缨因为极其柔软,对力量的反应相当敏感,也就是说如果持枪者使用不同的用力方式挥动长枪(也就是枪劲),长枪上的红缨便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摆动。
这就有助于持枪者或者教授持枪者枪术的人直观的了解到持枪者是否按照正确的方式挥动长枪。如果方式正确,则红缨的摆动也会正确,反之则是错误的,可以说红缨在枪术的练习中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