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今天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就“乌鲁木齐航空公司空姐吃多份乘客飞机餐事件”进行说明。公告称,经过内部排查,确认视频中的空姐为乌鲁木齐航空公司乘务员,当天并未按照标准流程对剩余餐食进行处理,而是擅自将其打开试吃。公司现已按照管理规定给予其停飞调查处分并在公司内部已安排全面排查。
公告称,近日有媒体报道“海南航空空姐吃多份乘客飞机餐食”事件,经内部排查,确认该视频中的空姐为乌鲁木齐航空公司乘务员。该乘务员当天并未按照标准流程对剩余餐食进行处理,而是擅自将其打开试吃。此乘务员的个人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司客舱服务规范相关条例。
公告表示,针对该名员工的违规行为,公司现已按照管理规定给予其停飞调查处分。 公司内部已安排全面排查,确保乘务组执勤期间严格执行餐食处置流程,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公告还称,乌鲁木齐航空自成立以来秉持负责任的态度为广大旅客提供服务。对于此次事件的发生深感抱歉,也决不姑息此类行为。 感谢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注,今后也欢迎各方对乌鲁木齐航空客舱服务进行监督。
国内的飞机餐为什么这样难吃?
鸡肉饭、牛肉饭是国内飞机餐不变的菜单
奇怪的是,并非所有的航空餐食都这么惹人厌倦。
航班搜索引擎Skyscanner曾经在2011年出台了航空餐食调查得分最高的前10大航空公司排名,“中东土豪”阿联酋航空与阿提哈德航空分别夺得了第一名和第八名,此外亚洲地区也有新加坡航空、泰国航空等入选。
作为吸引客人的利器,很多航空公司在餐食上动起了脑筋。大韩航空提供的拌饭一向让旅客津津乐道,国泰与港龙航空的哈根达斯冰激凌也是旅客最喜爱的餐食之一。最近日本新闻报道,日本航空公司于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2月8日期间在部分航线提供肯德基快餐作为航空餐。
反观中国呢?
“牛肉面还是鸡肉饭”经常乘坐中国国航的旅客也许对这句话并不陌生。飞行过程中,闻着机舱里飘荡着浓浓的飞机餐的味道,很多人立刻觉得食欲全无。
为什么航空餐这么难吃难道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吗
高空飞行,味觉变差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在飞行中,人味觉的变化是让乘客觉得航空餐食难以下咽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德国科学家在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进行的一次模拟飞行实验,验证了在高空飞行时,人对于甜味和咸味的感知程度下降30%,而对酸、苦和辣味的感知程度则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另外,机舱内干燥的空气影响到乘客鼻腔内的嗅觉细胞,而人体的嗅觉细胞更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下工作,因此在干燥的环境中,人的嗅觉会变得迟钝,对于气味的感知度下降。参与这次高空味觉试验的德国科学家同时认为,人对于味道的感知80%来自于气味。
如果再加上时差等原因造成的生物钟紊乱,味觉下降比例更大,这就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航空餐食令人索然无味。
中外差异,口味迥异
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航空餐为什么比国外航空公司难吃?
时间回溯到1980年5月2日,这是我国航空公司首次从中国出发的跨国航线上开始提供航空餐食。在制作工艺和流程方面,中国航空餐食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欧美经验,并且引进了全套的美式厨房。
揭秘:国内的飞机餐为什么这样难吃?(组图)
西餐的烹饪方式更适合制作飞机餐
然而,中西方不同的餐饮习惯造成了从西方引进的航食制作工艺与我国中餐菜品“不协调”。
比如西餐中,冷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进行二次加热的只是部分主菜,而烤箱加热对于三明治、汉堡包等西式餐点的口感影响并不会太大。
中餐则完全不同,大部分的主食和菜品都需要热食,回炉后的中餐菜品色香味流失掉一大部分,烤箱这样的加热方式显然并不适应中式菜肴的烹调。
急冻降温,原料有限
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份航空餐的诞生过程吧。
揭秘:国内的飞机餐为什么这样难吃?(组图)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卫生,航空餐食采用冷链加工工艺,全程保持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下。
所有加工完成的冷餐和热餐都被迅速放进零下20摄氏度的特制冰柜急冻降温,而面包等餐点则被摆放在桌面上自然降温。
经过冷却降温的餐食,需要根据当天的航班安排,被分别装入不同的餐车运送到航班上。运输全程都需要冷藏进行,任何在室温下放置半小时以上的餐食都只能被废弃。
当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空乘们开始准备餐食。为了防止影响通讯信号,飞机上一般使用电加热的方式,也就是烤箱加热。
被烤箱二次加热的食物,口感自然会变差。
另一方面,由于用餐环境的特殊性,航空餐食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也极其挑剔。
考虑到飞行途中可能会遇到颠簸,为避免乘客卡到喉咙,航空餐食的鸡肉不能带有骨头,鱼肉不能带刺,小颗粒的花生、豆子等食品也会被回避。
为了加热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外观,土豆、胡萝卜等不易变形的食物是航食公司青睐的对象。对于水果而言,哈密瓜、西瓜、橙子等不易氧化的水果也都是航空餐食的优先选择。
经济不振,压缩成本
如果旅客经常搭乘不同的航空公司航班出行,会发觉一个有趣的问题:并非所有航班上的配餐都是难以下咽的。有一些航空餐可以称得上好吃,甚至令人回味。
揭秘:国内的飞机餐为什么这样难吃?(组图)
这背后的奥秘是:配餐价格标准不一样,口感自然不一样。
一些比较重视服务的国际航空公司在航空配餐方面投入比较多,通常选择价格比较高的原材料,制作完成的航空餐食自然就好吃。
遗憾的是,由于近几年全球经济不振,航空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航空公司不得不想方设法开源节流。
目前各大航空公司的餐食成本不等,但是一般经济舱的标准在30~50元人民币之间。
门槛较高,寡头垄断
目前,国内的航空餐食企业主要有三种:航空公司旗下的配餐公司,机场旗下的配餐公司以及不依托机场或航空公司而独立存在的配餐公司。
我国包括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在内的四大航空集团,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的航空公司都拥有自己的配餐公司。此外,我国各大主要机场也都有自己的配餐企业。
比如,北京的航空配餐市场主要有三家企业,国航集团旗下的北京航食占据了大约75%的市场份额,海航集团旗下的北京新华空港航空食品公司拥有大约15%的市场份额,另外的市场则由首都机场集团与新加坡机场公司的合资企业空港配餐占据。
快速发展的市场自然也吸引了一些餐饮企业希望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但是由于航空行业的特殊性,普通的餐饮企业想要飞上蓝天面临重重考验。
“任何要上飞机的东西都是需要得到相关部门认证的,而毫无航空领域从业经验的企业想要取得认证,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