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到今年11月总参谋部和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有序推进和深化,促进了低空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没有天空安全,国家安全就无从谈起。日益增多的通用航空器对低空管理和空防安全带来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面对大批航空爱好者翱翔蓝天的热情和日益增多的通用航空器,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的昆明飞行管制分区围绕低空空域科学、安全运行,进行了积极探索。
用制度规范通航飞行。他们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组织实施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基本程序》等法规文件,明确了低空空域划设和使用规定、飞行管制指挥与协调、飞行安全责任以及各管理监督单位的职责等。他们通过约见通航公司和通航爱好者等活动,讲清从购买航空器到成立通航公司(俱乐部),再到组织通航飞行的流程,说明“黑飞”对国家、社会安全和公司(个人)发展的危害,引导其按照合法程序从事通航活动。
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一方面,他们严格按照《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建立与低空空域飞行相适应的军民航通报协同规定,减少飞行情报通报环节;另一方面,及时合理开放低空空域,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尤其是对护林灭火、抗震救灾中的直升机飞行,主动紧贴任务需要,即时批复计划,及时开辟临时航线,调整在用空域,最大限度满足通航飞行需求。
摸清底数,实施科学监管。他们对管制分区内拥有通用航空器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普查,掌握各类型通用航空器的分布情况及通航发展规模;对每次通航飞行进行登统记,将低空空域使用状况、主要活动区域和时段等资料整理归档;组织对不同型号的通用航空器进行雷达探测验证,建立通用航空器飞行参数数据库,为甄别、校验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空情监控和应对。他们重点就通用航空器特点、目标回波特征等进行针对性研究,确保雷达网覆盖全空域。同时,制定了《“低慢小”目标应急处理方案》,通过演练探索对“低慢小”目标的多种处置方法。
“健全运行管理机制,组织配套设施建设……”在“低慢小”目标发现处置演练讲评会上,昆明飞行管制分区领导、成空某指挥所司令员周军明确了下步空管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点。
加强军地协作,完善法规体系建设。与民航、地方政府部门一体联动,制定完善相关行政法规,从政策、规范、技术标准等方面规范通航飞行。
开展人员培训,提高低空管理水平。组织通用航空飞行人员和指挥员进行专门的空防安全、航管法规、空域管理等专业培训,对通航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资质审查。
加强教育警示,完善违规处罚机制。严肃查处未经批准擅自飞行、不按计划飞行等扰乱空中秩序的违规行为,确保飞行安全和地面安全。
强化战备意识,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战备观念培养,各级警戒值班人员必须全时在岗,建立健全低空空域飞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和工作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