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产品入选“4+7带量采购”名单,但70%的降价幅度以及新仿制药迟迟未能获批上市,都令投资者看淡该公司
真金白银砸向研发,本是传递企业转型升级的利好,但一众基金却在财务报表出炉后陆续离场。这种奇怪的现象,正发生在由深圳前副市长叶澄海一手创立的信立泰(002294.SZ)身上。
信立泰的主营业务为心血管疾病、降血糖和抗肿瘤药物的生产,其产品中又以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泰嘉”较为知名。目前,这种药品被广泛用于冠心病手术中。http://www.yixiin.com/quote/
近年来,信立泰在研发投入上不断发力。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信立泰研发开支分别为3.15亿元、3亿元和4.39亿元,三年研发共计10.54亿元,是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研发开支的两倍有余。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2.55亿元,同比增长34.16%。
当然,重研发从来是医药类企业的特色。2014年美国批准上市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已达24亿美元。而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医药公司研发投入TOP10中排名首位的罗氏,全年研发开支高达115.18亿美元,研发营收占比为21.2%;即便第十位的新英,上述两项指标亦达到59.15亿美元以及45.5%。
尽管仍属“小巫”级别,但截至2017年底,信立泰在研发上的投入已占其总营收的10%以上,与A股市场医药股市值最高的恒瑞医药(600276.SH)12.31%的比重相当。问题是该公司在药物研发上的持续加码并未获得机构看好。
2017年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显示,中国农业银行的大成景阳领先混合证券投资基金和中国银行的长盛转型升级主题基金已在信立泰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消失。此外,2018年三季报显示,光大银行的大成策略回报混合型基金也减持了其持有的信立泰股份中的两成。
目前信立泰持股结构较为集中,即由叶澄海及其家族控制的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润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计持股68.07%,另有2%的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据悉,信立泰限售股已于2017年5月全部解禁。
医药股以其“抗跌”属性向来为机构青睐。但在医药概念大热的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机构为何相继减持信立泰?信立泰的研发费用都用在何处?
《投资时报》记者查阅信立泰年报了解到,该公司2015年至2017年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由于对成都金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苏州金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投入加大所致。
信立泰于2014年相继完成对于上述两家公司的收购,从而获得了特立帕肽的药物专利。特立帕肽是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仿制药,其原研药已于2002年在美国上市,并于2011年在中国上市。实际上,信立泰生产的特立帕肽并不是中国第一款此类仿制药,由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特立帕肽仿制药已于2017年3月在国内上市。
2017年年末,信立泰在年报中表示,特立帕肽已审报上市申请。但目前该药物仍未被批准上市。尽管对该款仿制药寄予厚望,但根据中信建投(601066.SH)估计,特立帕肽在中国市场空间约为5亿—10亿元之间。不过,信立泰在过去三年内研发开支已达到10.56亿元。
重金加码的特立帕肽还在“难产”中,而信立泰多年来依赖的主力产品“泰嘉”更是面临竞争对手增加利润空间压缩的巨大压力。
2000年前后,凭借着新药审批政策变化的空间腾挪,信立泰生产的仿制药泰嘉早于赛诺菲生产的原研药波立维在中国抢先上市,从而以低价占领了不小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国PCI手术量不断增长,信立泰的泰嘉市场份额不断攀升。至2013年,泰嘉销售额超过15亿元,仍为该公司贡献65%以上的收入。
2012年,波立维专利期结束,乐普医疗(300003.SZ)生产的波立维第二款仿制药帅泰在中国上市,后者同样以较低的价格开启并侵蚀泰嘉的市场份额。财通证券(601108.SH)研究数据显示,自帅泰上市后,嘉泰的市场份额已由2013年的36.17%下降至2017年的34.18%。
而泰嘉中标了2018年12月6日公布的“4+7带量采购”名单,虽然未来市场份额会有一定攀升,但中标价较其目前价格降价幅度超过70%,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于信立泰未来盈利能力的普遍担忧。平安证券认为,中长期来看带量采购对仿制药的估值偏负面。随着带量采购的推广,国内仿制药会趋向集约化生产,大型仿制药企业只能依靠低成本、多品种存活下来,估值可能不高。
根据标点财经联合《投资时报》制作的《2018年医药股跌幅榜》显示,截至2018年12月28日,信立泰总市值为218.51亿元,较年初的472.69亿元缩水53.77%;特别是最近1个月以来,信立泰股价已蒸发了17.59%。
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之时,信立泰曾以41.77倍的静态市盈率创下最贵医药股的记录,但目前其市盈率已大不如前。截至2019年1月9日,信立泰每股报收20.50元,市盈率13.95倍。http://www.yixiin.com/g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