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8日讯 刚刚闭幕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钉钉CEO无招说:“钉钉是各行各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最低门槛。”
“低门槛”三个字,在当下对于各行各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来说十分重要。
制造业的数字化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实现这一愿景的路径却非坦途。http://www.yixiin.com/news/
有人说,“制造业是汗水驱动的行业”,这话着实让人心疼,但却是现实的写照。数字化门槛过高,使得很多企业只能是“扒着井沿往外瞧”。碎片化的数字化工具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让企业边擦汗边干活罢了。
究竟怎样才算是制造业的数字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社会的变革,深刻到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但却浑然不觉。今天,没有人会用“这是一家用电的公司”或“这是一家不用电的公司”来区分行业。
而互联网革命带给人们的变革还未深刻如斯。至少人们还在用“互联网”作为一种边界,“互联网公司”依然是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一个标签。
如果说To C的移动互联网,完成的是生活资料上的革命,那么接下来只有完成在To B端的生产资料上的革命,互联网才能比肩“电器”带来的深刻变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人人都学会了捕鱼,渔夫就不再是一项由技术壁垒划分的职业划分,而仅仅是一项社会分工。
“5年后,数字经济也会成为绝对的主流,不再有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之分,因为那时候所有的经济都是数字经济。”这是无招给出的关于制造业数字化的目标。
像钉钉这样天生具有赋能属性的互联网企业,为的就是打破界限。当所有行业都能将人与数字无缝链接,那“数字经济”与其它经济的边界也就消失了。
如何让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分彼此、你中有我?
曾经互联网企业思考的是如何提高“门槛”,构筑护城河。但在互联网的下半场,要做的是降低门槛,让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都能成为数字经济体的一员。
多年来,无论是“信息化”、“互联网+”还是“数字化”,概念的转型升级从未间断,但企业的转型升级却总是徘徊在门外。
究其原因,数字化变革推动者一定不能只是从事数字行业的人员。如果数字化只是以工具的形式出现,那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
“数字化企业组织工作管理模式中,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核心,流程是服务于人的,人从流程中解放出来,发挥创造创新力。”无招的演讲中强调的正是钉钉对于人的思想和创造力的提升。
不同于传统管理工具“为人所用”的基本逻辑,钉钉把改变人的思想行为模式作为起点。只有这样以人为本,实现思维方式上的数字化,才能带来生产方式的嬗变,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
拿破仑有句话,“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风物长宜放眼量,曾经人们过于迷恋利剑的力量,现在时候拾起思想的力量了。解放思想之后,就该轮到解放生产力。
制造业的数字化过程并不是把某一部分“搬家”到线上这么简单。在DT时代,制造业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机器流水线是“肌肉和骨骼”,负责生产执行;云计算和大数据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负责分析判断;企业级应用则构成“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信息的输入传出。
曾经的OA、ERP、CRM各种系统相互独立,产生的“信息孤岛”意味着企业“周围神经系统”的割裂与错乱。而钉钉将各种企业级服务集成在统一平台上,作为统一的端口调用各种功能,实现了企业“周围神经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这意味着钉钉在发掘人的创造创新力的同时,还提供了一整套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完备的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早已完成,但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还有相当的差距。http://www.yixiin.com/brand/
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蓝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27.2万亿元。工信部近日对外公布200个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从基础运算、数据应用等多维度加大创新力度,抢抓变革机遇。希望这些创新项目中能涌现出更多助力传统产业的项目。
曾经制造业为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提供了土壤,现在该是数字经济反哺的时候了。让所有制造业企业都能够迈过数字化门槛,让提效降成本成为一种“新常态”,将是所有像钉钉这样的数字经济企业的方向,更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