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是未来城市的底色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载体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分布式引擎”,如何以自身的高品质建设来支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各方共同面对的大考。
近日,由?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主办,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作为独家战略支持单位的2018(第六届)国家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召开。论坛以“绿色、智慧、融合——新时代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交流新时代、新理念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与新动向,共同找寻城市新的发展坐标,发掘新的发展动能,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400多位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国内领军企业代表、投资机构代表等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对话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绿色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底色。抓住当下城市建设这个战略机遇期、起步探索期、瓶颈凸显期、创新发展机遇期,补齐短板,是赢取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关键。
变革发展动力 优化产业结构
众所周知,产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支撑。无论是工业、制造业,还是商贸、物流、金融、交通、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和命脉之基。尤其是,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不过,当前要想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业必须调整结构、根治污染。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近几年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但仍占据较高比例。2017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3.9%。可以说,工业依然承担着汇聚各种生产要素、汇集各类精英人才、促进城市发展繁荣的重要作用。
但是,工业化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数据显示,在我国能源总能耗中,工业能耗的占比最高,达68%。也就是说,GDP的增加,很大程度是依靠资源能源的消耗换来的。
对此,李毅中强调,“工业肩负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两方面的责任。”
他建议,必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把住新建项目入口关;推行能源革命,把住源头,减少资源环境负载。”
“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集中体现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其中更要重视创新和绿色,城市从经济结构来讲必须具有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先等特征,从生活生态来讲必须具有节能、低碳、文明、健康、舒适、时尚、富裕而勤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李毅中说。
民革中央原专职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何丕洁也表示,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发展动力的变革。而发展动力的变革首先要从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入手。
“绿色发展既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形成生态文明文化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以科技创新、集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创新。”何丕洁说。
依托自身优势 用好新兴技术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绿色、智慧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助力?与会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的意见与建议。
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薛晓东介绍了数据在未来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他表示,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的最小生产单元,通过打造数据生态圈,开放共享各种数据,可为城市汇聚财富,创造就业,发展产业。如新加坡基本上可以实现整个国家的数字孪生,把物理空间映射到线上空间,生活、生产、城市的运行都可以在线上得以体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传输体现在线上,线下的任何变化都可以体现在线上,方便城市管理与资源利用。
在国内,目前也可以实现通过大数据的方式,统计人口、法人及人口变动、迁入迁出等情况,了解一座城市的运行,并且还可以将经济的微观数据、宏观数据融合打通,提供综合分析的决策平台。
不过,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晓兵强调:“任何的技术、产品、科技一定要应用于城市的管理、产业的转型、城市的服务才能真正地产生价值。”
由此,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每个地区或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如何让城市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走契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此,思朴国际(北京)城市规划有限公司总裁、住建部高级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李凤愚表示,“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用一个所谓的模型或模式来涵盖是非常困难的。”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毛其智建议,应鼓励不同地区或不同城市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在各自的基础上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了、进步了,就应该得到鼓励,得到支持,而不能把一些天生的‘学霸’和大多数一般的‘同学’相提并论。”毛其智说。(记者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