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 丽
“若日后大家再见面,必回赠一双虎眼。”俞雷的一番话,让沉寂了3个月的金立手机重回大众视线。俞雷,原为金立副总裁,曾被称为“金立营销掌舵人”。
在金立进入重组之后,似乎就没有好消息传出过。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滞留香港数月,让外界为金立忧心忡忡。如今俞雷的离开,再让这家公司的重组蒙上一层阴影。
这位身负巨额债务的金立董事长在香港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他已与各方斡旋许久,只为给金立争取最后一丝希望。外界都在期待金立的重组,各债权方也试图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然而一笔10亿元公司债于10月29日回售,成为金立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事,或直接决定其“生死”。根据最新消息,金立额债权方决定回售,不过目前金立方面对此依旧保持沉默,并未正面回应。然而如若真是如此,则已开始了6个月的金立重组计划或将提前画上句号。
业内人士认为,债权方的决定,给金立的浴火重生增添多重变数。一旦所有战略重组失败,金立将进入破产清算阶段。
突如而来的危机
近日,金立副总裁俞雷在朋友圈宣布将于10月31日离职金立。他称,自己会继续留在高科技行业。
俞雷在金立任职已有3年,曾任副总裁,负责品牌营销等业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俞雷的此次离职或与去年底金立遭遇资金链危机有关,这也或意味着金立的重组并不顺利。
一位接近金立人士透露:“俞雷此前在金立主抓营销,而当下其在金立的确没有太多可以施展营销才干的空间。另外,他的离开也算是对此前营销投入过大导致资金链问题产生的一种担责态度。”
金立这场资金链危机来的非常突然,但并不偶然。
在2017年底,金立还拥有1500多万台销量。去年11月份,金立一口气发布了8款全面屏手机,涵盖了高中低各个价位,更成为国产手机较早地进入“全面屏”的厂商。彼时的金立,正高歌挺进印度市场,计划在2018年投入9741美元加大对印度市场布局的力度。然而,那个时候,很多人恐怕还想不到,6个月后的金立会面临破产的处境。
资金链的断裂、巨额的债务,打破了金立一切美好的愿景。
2017年年底,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消息不胫而走,金立被曝资金链断裂、刘立荣41.4%股权被冻结。随后,坏消息接连不断,裁员半数、陷入多起诉讼、多地代理商出走、出售印度资产......60亿元高昂的营销费用导致公司周转困难,或成为压倒金立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消息称,目前金立的实际债务达到了200亿元。其中,银行欠款占了90亿元,供应商约为70亿元。
“金立的债务危机是突发性的,其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缺钱,无法有效组织产品研发和生产。但需要看到,金立多年来积累的生产制造能力还在,在三四级及县乡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错,在印度等海外市场也有一定的基础。如果重组得以实现,金立有望保持二线品牌的地位。”产业经济观察人士丁少将认为。
救还是不救?
不过,重组似乎并不顺利。
资料显示,一笔10亿元金额的金立公司债回售期将至。该笔私募债为“16金立债”,回售部分债券到期日为10月28日,因适逢周末将顺延至10月29日兑付。如债券持有人决定不再继续持有债券,发行人必须将债券回购回去,否则就算违约。
然而据消息称,在刘立荣与债权人的最新谈判中,最后关头,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债权方决定回售,这给金立的重组带来沉重一击。对于背负巨额债务的金立而言,资金已经最大的问题。
根据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一旦有关部门公开宣布金立存在违约行为,则其将承担相关责任,这对重组来说很不利,甚至可能致使重组提前结束。而有消息人士称,金立此前已与一家国企达成投资意向。
丁少将认为:“目前,金立重组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资金缺口大。目前,金立背负的债务至少在百亿元以上,重组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将让新的资本方难以接盘;二是市场前景差。手机市场整体的成长性已不高,但品牌集中度很高,经历动荡之后金立难以快速恢复元气。”
“如若金立不能引入新的投资者进行重组,其将面临直接破产清算的命运。由于金立有一些优质资产,且直接破产对供应链、债权方、渠道等都不利,金立推进债转股、引入新的资本进入,实现重组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如果债权方等各方不配合,金立将难逃破产的结局。”接近金立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