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诺和诺德发布《转变研发方式的计划》。据了解,公司这次调整将会影响到全球约400名研发部门员工,其中中国研发中心员工30人。
诺和诺德公司发言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战略调整的原因是,公司需要更好地聚焦于能为患者创造最大价值的领域,以充分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为此,公司评估了优先的业务重点,对其加大资源投入;并通过优化结构和流程,来强化企业管理。不过,“公司范围内不会出现旨在缩减成本的大幅裁员”。http://www.yixiin.com/brand/
值得一提的是,诺华、葛兰素史克也发布了裁员计划。外资药企扎推裁员引起市场关注。
对此,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外资药企裁员已经成为趋势。在其看来,外资药企裁员分为三步:其一是非医药专业人员;其次是非主营产品人员;第三步是压缩专业营销队伍,即大家常说的医药代表。
此外,史立臣向记者介绍:“随着政策的变化,部分国内药企也在谋划裁员。”
多家外企将裁员
转型成为外资药企对外公布裁员计划的重要原因。
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制药日前宣布,计划未来四年在瑞士裁减约2200个工作岗位,整合生产并将岗位转移到其他地区,以提振盈利能力。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瓦斯·纳西姆汗(Vas Narasimh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裁员是2016年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将在2020年为公司的生产网络节省约10亿美元。
此次裁员是否会波及中国地区,《证券日报》记者向诺华公司发去采访提纲,这一问题未得到公司的回复。公司向记者表示:“诺华公司目前持续在进行制造和商业服务的全球转型,这将导致未来四年在瑞士的劳动力减少。”
诺华公司在回复记者提问时介绍,在2015年启动的制造战略的延续中,公司打算进一步调整其制造网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产品组合并减少大批量产品,同时更加专注于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创新药物。这导致投资策略从更传统的生产技术转向更先进的制造平台。
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万思瀚说:“我们正在持续努力进行全球转型,将诺华转变的更加高效和快捷,并坚持创新和为患者提供突破性药物。”
对于裁员计划,诺和诺德在发给记者的回复中称,为了不断拓展公司在各个严重慢性疾病领域的产品线,并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公司将加大对转化生物学科及技术革新的研发投入,并通过提升自动化及数字化能力,运用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等方式,提高研发效率。基于此,公司决定重组研发部门,以优化资源配置,并通过外部合作寻求更多创新治疗方案。
诺和诺德公司发言人还向记者表示,中国成为继北美之后公司的第二大市场。“未来七、八年间,公司将在多个疾病领域,为中国市场带来总计10款创新药物。公司还将把中国纳入全球研发体系,最终实现中国与全球同步开展临床研究,同步申请新药上市,最终同步获批,让中国患者与全球患者同步受益于创新药物”。
除了诺华、诺和诺德之外,另一家外资药企巨头葛兰素史克也宣布,将在美国裁减650个职位,包括200个内勤人员,以及450个医药代表职位。
裁员成趋势?
重磅专利药是大型外资药企业绩的主要推动因素。然而,近年来,这些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不少重磅原研药专利到期,仿制药对原研药的市场销售构成冲击。而新药研发的资金需求量很大,且通过审批需要耗费时间较长。
史立臣认为,无论是外资药企还是部分国内制药企业,都面临着经营的压力。“外资药企裁员会成为趋势”。
“五大因素会导致外资制药企业裁员。”史立臣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家和多个地方都在实施药品带量采购,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减少企业的销售环节、降低企业的销售费用,企业也没有必要设立太多营销人员;两票制之后,监管部门对商业贿赂的督查力度加大,制药企业、尤其是外资药企也逐渐减少这部分投入;对于外资药企来说,其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市场教育,医生和患者比较认可外资药企。”
史立臣认为,外资药企裁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来自于仿制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人工成本的上涨也将导致外资药企裁员。http://www.yixiin.com/news/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于去年加入ICH,这将极大缩短国际药品在中国的注册申请时间。“以前国际创新药物在国内上市,需要重新做临床试验。随着政策的变化,外资药企缩减在华研发人员也很正常。”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