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0日讯(记者王婉莹)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2013年到2017年,http://www.yixiin.com/spread/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2.7万亿元增加到17.1万亿元,年均增长8.8%。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去年甘肃曝出“祁连山生态破坏事件”,这无疑又将开发和保护的问题推到风口浪尖,如何达到最佳的平衡呢?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肖渭明30日在发布会上指出,西部是我国的屋顶和水塔,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生态破坏事件对西部人民来讲是一次很深刻的教训,这次事件给我们大家特别是西部的干部敲响了警钟。东中部不允许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西部同样也不允许,不要认为西部空间大、环境容量大就可以‘大干快上’,破坏生态。”
数据显示,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到去年已连续保持11年。近5年间,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西藏、云南的增速在全国排名前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过13%,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4%,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从23.8%、6.1%提高到26.4%和7.5%。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4%,高于全国增速0.6个百分点,也分别高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0.5和2.7个百分点。
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618公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渝铁路、西成高铁等一批重要交通干线相继投入运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114个,占全国比重近50%。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能源工程相继竣工,最后一批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金沙江梯级水电站以及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等一批大型水利枢纽建成并发挥效益。
肖渭明表示,从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一直强调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到现在近20年,这个要求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在生态环保方面,西部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
对于西部实施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肖渭明介绍,生态补偿简单的说就是生态受益地区向生态价值提供地区给予补偿,包括资金、项目、人才各方面的补偿,让这些生态保护地区或者生态价值提供地区有积极性,减少污染破坏祁连山这样的冲动,因为毕竟生态保护地区也要吃饭,也要生存。生态补偿就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
“中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肖渭明说,首先,我国是政府推动,市场参与,这个力量是西方国家不可比拟的;其次,我国补偿范围非常广广泛,涵盖了森林、草原、湿地、河流、土地等几乎所有的生态领域,国外覆盖这么大比例范围的几乎没有,国外大多数都是侧重在森林、河流;第三,补偿标准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相比,补偿力度是比较大的。
据肖渭明介绍,国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每年每亩10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15元。目前全国西部的国家级公益林10.6亿亩,占全国总和的65%。2017年中央财政投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75.8亿元,西部地区拿到的资金占60%。禁牧草原面积11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中央草原补助资金187.6亿元,西部地区占96%。此外还有湿地补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贴、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投入都非常大。“通过生态保护补偿,促进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了生态保护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拓宽了农牧民收入的来源渠道,有效增加了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我们将要更准确地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精髓,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在建设美丽西部中扎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肖渭明说。http://www.yixiin.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