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东南网记者 王楠) 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征集活动进入冲刺阶段,截至目前,主办方共收到案例170余份。上周,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交案例8份,石狮地区提交案例9份,南平地区提交案例7份。在众多福建改革案例中,我省生态建设成绩亮眼。http://www.yixiin.com/ad/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多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新,建设生态“高颜值”。如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提交的案例中介绍,长汀县创造性提出用“反弹琵琶”的理念治理水土流失,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新技术,使长汀县由“火焰山”变成“绿满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案例于2017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典型示范区推广。
大田县委提交的案例介绍,为保护当地水环境,大田县率先在全省实行河长制,通过创新“水陆空”立体巡河晒河机制、创新“生态综合执法”、创新水生态系统治理等八大创新实践,为全国深化河长制工作和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供了“大田经验”。
生态司法保护工作机制以及生态云建设案例,同样是我省建设生态“高颜值”的重要举措。2017年9月,我省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体系建立;今年我省率先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全省生态数字化监管。
我省多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仙游县委报道组提交的案例介绍,40年前,盖尾镇莲井村的农民承包了当地马山1200亩荒山造林,昔日荒山如今已建成林丰水美的生态经济型林果基地,成为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泰宁县委提交的案例介绍,泰宁水际村是库区移民村,也是省定贫困村,2004年起,水际村村民利用大金湖区位优势,通过统一建筑风格、规划建设、服务要求、收费标准、生产经营、捕捞销售等举措,从省定贫困村发展成为泰宁首富村。http://www.yixiin.com/news/
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中的生态类别案例占比靠前,众多案例充分展现出我省生态环境“高颜值”带动经济发展“高素质”,是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有力探索。
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开明认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省的生态“高颜值”得益于政府主导等原因。早在2000年我省便明确,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在生态环境得到切实保护的前提下,我省生态效益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王开明认为,我省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加快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