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岳
受国内外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这是客观事实。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实现了6.7%的同比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处于合理区间。然而,正视经济下行压力,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仍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后续如何克服面临着的经济下行压力,笔者认为需要从两方面做文章:一方面是依托财税、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加快市场化改革与补齐各种短板,激发各类市场活力;另一方面是加快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这两项措施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单纯靠某一部门出台一项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更加要强调政策合力。在这方面,财税、货币政策的协同统一或者叫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如何打通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藩篱呢?央行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今年9月份,央行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纳入了地方政府专项债统计,这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更好的协同融合创造了条件。此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交叉更多的体现在国库现金定存的招投标上。
笔者认为,央行的改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从财政的角度去理解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从货币的角度去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落地实施。因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单靠在货币领域疏通货币政策的难度是巨大的,而国际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策腾挪的空间,此时,就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勇敢站出来。
可以预见,在后续的政策使用上,减税、降费、货币精准滴灌等政策力度的加大,必然会形成综合发酵,然后再集中作用在重点改革和急需发展的领域,如此就会形成一池活水,进而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数超过了500万户日均超过1.8万户。新产业也在加快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11.8%、8.6%和8.8%,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在新业态方面,比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了27.7%,持续保持着较快增长。
这组数据说明,新动能的快速成长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平稳运行增添了强劲后劲。
就如李克强总理11月6日下午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三次“1+6”圆桌对话会时指出的那样:中国是一个大市场,有着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有8亿至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人才,随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他们的创造力在不断释放,新动能蓬勃发展,中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出发,后续财税政策的发力点将主要体现在减税、降费、发债上面,货币政策则要疏通政策传导渠道,适时适度通过降准等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在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形成政策合力,同时以此来促进经济新动能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