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本市场:内地和国际市场“超级联系人”
“在香港产业体系升级和迁移过程中,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资本市场的角色会进一步凸显,这也验证了香港依托资本市场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说。
站在内地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关口,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用“史无前例”这个词形容了6月1日在香港召开的“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研讨会。与会人士认为,改革开放中,香港与内地实现了双赢。在未来的进一步开放中,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将愈发凸显,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
香港成为中资主战场
近年来,香港资本市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香港资本市场锐意改革创造历史的5年。面对全球金融经济格局变化,香港充分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5年,香港资本市场至少发生了5个积极的变化: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二是外地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三是制度机制改革提绩步稳,四是交易品种更具多元,五是经营效益在全球前列。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表示,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商业、旅游、航空、海运和物流枢纽之一。去年是香港回归20年,香港经济在过去20年中累计名义增长接近85%,经济规模总量达2.66万亿港元。这一成绩和香港的资本市场是不可分割的。
香港GDP与资本市场总市值的比例接近1:15。黄奇帆认为,这一数据显示出了香港的不同。巨大的比值差异背后,是香港资本市场在一国两制体制下,背靠大陆巨大的经济体量,大批的拟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从这方面来看,香港更是一个大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证券市场构成了中国整个的资本市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中资企业、中资投资商的一个主战场。”
内地与香港携手破局
港交所新任主席史美伦表示,港交所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内地经济的支持。没有大量内地公司来香港融资,香港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也不可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企,香港自此也成为内地企业境外集资最主要的国际市场。从1993年到今天,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首发和增发的总集资额超过5.8万亿港元,目前内地企业也占了香港市场总市值的逾66%。
“可以说,没有国企来香港融资,香港的资本市场不可能有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既为企业提供了可自由兑换的发展资金,帮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也令内地企业迅速做大,让不少企业成为全球领先企业之一。内地和香港真正实现了双赢。”史美伦说。
香港再迎“大时代”
站在新的起点,香港资本市场正在进行新一轮“蜕变”。4月30日,港交所宣布了25年以来最大变革:港交所为拓宽香港上市制度而新订的《上市规则》条文生效并开始接受新型及创新产业公司的上市申请,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正在“赶来”。这预示着,香港资本市场迎来又一个“大时代”。
周小川认为,香港未来将在“一带一路”融资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带一路”在投融资方面需求很大,香港投融资经验丰富,具有人才、信息、资本等全面服务的能力,完全可以趁势而上,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投融资合作,打造国际化的投融资平台。
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香港同样有巨大机遇。“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境外人民币主要的集散地,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深入和加入SDR,香港可以进一步拓展人民币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有特色的人民币离岸产品,逐渐形成为全球提供各类人民币金融服务的能力。”周小川说。
而在黄奇帆看来,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内陆、连通全球,发展潜力巨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将越来越巩固。“我非常赞成香港‘超级联系人’的功能定位。进入新时代,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都会成为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各种问题与挑战的强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