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光
2018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平稳开局,呈现六大亮点。
第一,实际GDP增速相对平稳,摆脱了快速下滑期。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企稳态势,一季度实际GDP增长6.8%,比去年同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与去年下半年持平,持续稳定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同时,由于GDP平减指数保持在3.2%的高位,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为10.2%,连续5个季度运行在10%以上。一季度实际GDP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的平稳变化,说明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期没有结束,但已经从“快速下滑的低迷期”转向“稳中趋缓的调整期”,增速换挡的力量从“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的叠加,转向“政策性退出”与“趋势性力量”的叠加。(http://www.yixiin.com/sell/)
第二,投资内生动力增强,政策性因素回落。2018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并出现两大亮点。一是民间投资等市场性增长动力增强,而基建投资等政策性因素减弱。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8.9%,比去年全年增速大幅回升2.9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10.4%,比去年全年增速大幅回升3.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双双企稳,标志着短期内投资下行的压力大为减轻。二是剔除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由负转正。2017年四季度,实际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1.0%,实际民间投资负增长1.3%,实际房地产投资负增长3.4%。这种局面在2018年一季度得到了扭转,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9%,实际民间投资增长2.3%,实际房地产投资增长3.7%,全面实现由负转正。
第三,价格信号平稳,四大缺口缩小。2018年开局,在延续去年基本走势的基础上,中国价格运行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征:CPI低位回升、PPI高位回落,PPI与CPI缺口缩小,物价形势走向常态化。作为宏观经济形势的指示器,当前物价水平变化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改善和货币政策的收紧。PPI与CPI缺口缩小,标志着本轮工业复苏已经完成了从供给侧向需求侧的传导,对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和生产扩张的积极作用或已达到峰值。同时,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涨幅也出现持续回落,与PPI的缺口缩小,标志着本轮工业行业复苏向全产业链的传导已经完成,对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和生产扩张的积极作用已经达到极值。
第四,微观基础稳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就业市场保持稳定,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基金收入增速继续回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中、小型企业PMI位于扩张区间。
第五,宏观景气持续,市场主体信心回升。采购经理指数持续运行在荣枯线以上,企业家信心指数和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持续上升到高点。
第六,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2018年开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中高端消费水平和高品质高技术产品的供应能力持续提升,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8年开局总体向好,但是隐忧显现,短期宏观经济走势面临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
一是工业虽然摆脱萧条,但近期出现警示信号。一季度,制造业增速呈现持续下行的趋势;3月份,工业部门及其三大门类均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工业部门生产低迷在用电量下滑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1月份-2月份,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幅度缩小,亏损面由缩小转为扩大。考虑到前期中国工业部门的复苏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外需的恢复性改善,如果未来出口需求不及预期,前期工业扩张可能面临新一轮产能过剩的挑战。
二是投资总体企稳,但是低水平分化局面尚未扭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5%,比1月份-2月份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尚未企稳。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投资增长不足1%,显示投资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分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为10.0%,但是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至2.0%,制造业投资增长回落至3.8%,使得未来的复苏力度及可持续性都有待观察。
三是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正转负。一季度,中国贸易形势延续了2017年总体改善的基本走势,进出口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但是,由于进口改善幅度高于出口,一季度贸易顺差收窄至484亿美元,较2017年一季度下降了约20%。一季度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17年的正向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转为负向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对短期经济走势的影响较大。
四是消费持续下滑背后潜藏深层结构问题。在消费促进政策的作用下,2018年消费维持在相对景气的水平,但实际消费增速“阶梯式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9.8%,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一季度增幅低于10%的情况。扣除价格因素,一季度实际消费增长8.1%,比2017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仍未实现平稳。消费下滑背后有其深层次原因,集中表现为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长与收入增长的背离。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为8.3%,但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持续下滑至5.9%,两者缺口达到2.4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为8.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进一步下滑至5.7%,两者缺口维持在2.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增长背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居民收入比重降低。2017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与平均值增速关系反转,由中位数增速高于均值增速转变为中位数增速低于均值增速,居民收入差距可能在进一步扩大。2018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同比增速为8.0%,中位数同比增速下滑至6.6%,两者缺口达到1.4个百分点。
以上四个因素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短期经济走势,其中部分影响已经在3月份数据中有所体现,尽管一些信号指向还比较微弱,但发展势头值得高度关注。
展望2018年全年走势,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双重约束”带来的下行压力。一是内部约束下,货币融资紧平衡,财政政策难发力。在“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广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或形成“双紧”局面,给短期中国经济走势带来下行压力。二是外部约束下,前期外需的改善难以为继,外部金融冲击或将加大。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贸易摩擦升级,外部需求下滑;另一方面,全球资产泡沫同步化,国际金融风险加大。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总体向好中隐忧显现,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据此,笔者提出了六条政策建议。
第一,2018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说明,对于2017年宏观经济的超预期企稳要有科学的认识,中国新周期尚未开启,中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没有到全面退出的时点。
第二,2018年稳增长的核心依然在于稳定投资,但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要做出大幅调整,建议出台2018年民间投资启动的系统方案,以全面调整投资预期。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产权的可保护性、资本投资的新空间、投资成本的降低以及投资产业需求的扩展等方面的措施来启动民间资本。
第三,在金融整顿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2018年中国货币政策应当延续2017年的定位,但操作方式可以适度偏松,短期内利率水平不宜过快上升,低利率政策依然是民间投资复苏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容,在“降成本”、“补短板”方面进一步强化。在以改善生产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加快实施与消费相匹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促进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能力的释放,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五,利用政府机构改革从目前的投资型政府逐步转向民生型政府。以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转换政府职能,加大公共服务,加速民生建设,使目前政府在各类产业的投资大幅度减少,更多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的建设。
第六,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格局变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但要加强防范全球金融风险冲击。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