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IC 图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打破刚性兑付,也成了银行资管部门当下的重点任务。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近几日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净值型理财产品虽然有,但目前并不是银行的主推产品,传统型理财产品依然占据主流。
无疑,净值化转型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62只到415只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往银行的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保收益,实际上已违背资管业务“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质,现在资管新规要求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进行理财投资,风险自担。这就要求银行打破刚兑,按照净值型理财产品进行发售,也就是非保本浮动收益。
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趋势自2017年起已经非常明显。
2月份,银登中心发布的《2017年全国银行理财综合能力评价报告》显示,2017年银行理财净值化产品占比明显提高。例如,部分城商行在2017年末相比上半年净值化产品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净值化程度上,部分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净值化程度较高,其中部分外资银行的净值型产品占比达到90%以上。
2018年开年至今,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明显增加。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2日,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尚在存续期间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有415只,而2017年同期净值型理财产品仅有62只,而且其中大多数为外资银行的产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激增与资管新规不无关系,征求意见稿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所以这也是银行开始为新规的实施做准备,逐步有节奏地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赵亚蕊称。
净值化转型路漫漫
然而,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型之路并不好走。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净值型理财产品虽然有,但目前并不是银行的主推产品,传统型理财产品依然占据主流。
据悉,净值化产品也分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前者定期开放申购赎回,后者是净值化的期次型产品。
而据记者走访了解,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所发行的净值型产品全部为开放式。民生银行虽然开放式封闭式都有,但大部分都是开放式。城商行中,北京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也以开放式为主。
平安银行某支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该行就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但是开放期限有所不同,主要是周开、月开、季开等,而且收益率也并不是理财产品中最高的,因此买的人也并不多。
民生银行某支行的理财经理也表示,相比净值型理财产品,大部分客户还是乐于能看到固定收益的,不想自己计算收益,觉得比较麻烦。
除去收益率方面没有达到投资者愿意接受的门槛,风险高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净值型理财产品销量一般。
“购买银行理财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大多不高,他们看中的就是产品的稳定,如果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性太大,还不如购买基金产品得了。”上述理财经理表示。
银行谋变的多种方式
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得知,对于银行来说,把产品做成净值化本身并不难,但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不能期限错配;第二,如何防止客户流失。
“之前为了让所有的产品都能实现刚兑,在无法改变投资内容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期限错配的情况,还可以拆了东墙补西墙。但稍有不谨慎,就可能造成在兑付的时候没有资金了。”一位股份制银行业内人士称,以后单一理财产品都得对应单一资产池,不可能保证能给客户多少收益,风险由客户承担。理财的限制会越来越严,都往多元化投资方向走。
除此之外,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指出,净值化转型将从根本上改变客户对银行理财的认可模式,不仅影响到银行的资管部门,对银行的客户部门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对银行而言,要重视投资者教育工作,灌输净值化理念。
赵亚蕊表示,银行理财现有的资金主要源于低风险偏好型投资者,按照市场化、风险自担原则,可能会使得银行理财吸引力降低,资管产品管理难度提升,最终体现可能是银行理财将面临下降。
记者注意到,提升自身投资能力和探索管理人合作委托管理模式,是多家银行现在的“两手抓”。杨荣认为,对于投研能力较强的中小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资管水平进而提升理财业务收益率,但对于投研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需要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力度。要么实行内部培养,要么联合外部委托,又或者是二者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在非标资产明确受限下,标准资产投资,特别是债券投资,对银行理财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未来资管行业可以通过深度研究债券、股票等标准化产品,不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以提升资产配置效率。”杨荣称。
赵亚蕊告诉记者,“非保本型的产品根据投资标的不同,风险等级肯定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收益水平和风险都是成正比的。未来在购买净值型理财产品时,投资者也是可以根据风险偏好进行选择。“鉴于资管新规确实影响比较大,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就像去杠杆,就要推进又要把握节奏,不能因为力度太大而引起一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