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个人持有余额宝最高额度下调至10万元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虽然作为小额分散理财工具,余额宝受到人们欢迎,但对于天弘基金而言,要管理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无疑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风险。而近期“宝宝类”产品收益的集体走低,可能令相关理财产品降温。
余额宝限额下调
近日,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自8月14日起,个人持有余额宝的最高额度调整为10万元。天弘基金表示,此次调整是为了保持余额宝稳健运行,维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调整后,如果用户在余额宝里的钱低于10万元,可以继续转入资金;如果达到或超过10万元,则无法转入更多资金。刚工作两年的余小姐对记者表示,平时不太投资其他市场,一般5万元以上的资金买银行理财,5万元以下才会放在余额宝,限额下调对自己影响不大。
平时开网店的赵女士为了使用方便,将不少资金放在余额宝里:“现在将额度上限降至10万元,虽然不影响余额宝账户中的现有资金,但以后要去寻找新的理财渠道了。”
公开数据显示,余额宝用户的理财大多以小额理财为主,人均投资金额只有几千元,远低于10万元,因此此次调整对余额宝绝大部分用户没有影响。至于未来是否会继续下调个人最高持有额度,余额宝方面表示没有继续下调额度的计划。
面临“小马拉大车”的风险
今年以来,因为市场资金面偏紧、货币基金收益率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准,余额宝收益率从5月开始连续三个月在4%以上,这让其规模保持了较快增长。
至2017年6月底,余额宝规模增长至1.43万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表示,虽然从美国利率市场化中后期看,货币基金的发展是金融脱媒现象所不可避免的,但规模过大造成一定挑战。作为余额宝的基金管理公司——天弘基金的资本金较为有限,面临“小马拉大车”的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虽然余额宝的资金最终大部分仍会进入银行体系,但其作为现金管理工具,过快增速及过大规模蕴藏着流动性风险,存在类似存款挤兑的可能。
董希淼期望,通过限额下调,余额宝能够真正回归小额分散理财工具,而非大额投资工具,甚至成为监管套利的工具。
“宝宝类”理财收益集体走低
2013年掀起的一波“互联网宝类”产品热潮中,大多数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包括天天基金、蚂蚁金服、腾讯、百度等旗下的金融直销平台。这类人气旺、流量大的销售平台给基金公司带来了很多新增基民。
统计数据显示,到6月底货币基金的规模达到5.11万亿元,相比去年底的4.32万亿元,增长18.09%。目前货币基金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已经有129只,多只货币基金长期规模在500亿元之上。
然而,同业存单政策的加码,对货币基金的影响慢慢显现。与之前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动辄5%、6%相比,8月份以来“宝宝类”理财产品黯淡许多。
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8月4日~8月10日的一周,74只互联网“宝宝类”产品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较前周下降了0.09个百分点,跌至近七周最低点。其中,七日年化收益率超过4%的“宝宝”有44只,3%~4%之间的“宝宝”有30只,收益最低的是交银超级现金宝,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42%。
据基金经理介绍,目前市场上货币基金不少投资同业存单,尤其对一些大规模的货币基金而言,大银行的存款、存单或为其主要投资标的。未来,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的实施,可能对货币基金收益率造成影响。
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宝宝类”产品收益可能还会下降,货币基金规模增长的速度可能放缓,有望更健康平稳发展。(新华社记者 桑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