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产业转移“最后一站”?
据悉,目前至少有2000亿元规模的传统制造业民间资本在寻求海外投资机会。“我相信非洲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前转移的最好一站,也是最后一站。”林毅夫在《世界经理人》杂志与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论坛上表示,由于人口偏少、地域狭小,东南亚地区的人工成本已迅速上升,不再适合中国制造业涌入。
他举例,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将密集型产业往外转移时,其国内制造业雇佣的人数为970万。亚洲“四小龙”实施产业转移时,其中制造业雇佣人数最多的韩国也才230万人。
但现在中国大陆制造业的雇佣人数为1.5亿人,而越南在制造业能雇佣到劳动力仅为千万人,柬埔寨为200万人。对比之下,非洲的10亿人口中大部分是青壮劳力,完全能消化中国庞大的制造业群体,且短期内劳动力成本也不会大幅攀升。
林毅夫说,他接触过的一家东莞厚街制鞋业,从前年开始在非洲招商,去年开始设立生产线,从去年1月份的两条生产线雇佣600人,到如今已增加至4000人,发展快,但工资基本没上涨。
美国最大优势是能源
不过,刚卸任的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桑切斯则表示,制造成本里有50%来自能源消耗,只有25%来自生产力的成本,而美国的能源价格只相当于中国的50%。除了便宜的能源,还有贸易最惠国待遇和出口免税国待遇等,也能降低制造业的总成本。
非洲以后是哪一站呢?林毅夫开玩笑地说,只能是月球。但这或许是高科技创新的突破的隐喻。对传统服装制鞋这些行业,或只能再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寻求突破。目前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电子贸易的发展,也对原有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美国曾对外投资的一部分产业已回流到本土就是证明。
为全球中小进出口商提供贸易信息平台的环球资源企业事务总裁裴克为认为,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给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打开了一个绝佳的时间窗口,中国大中型国企投资着重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跨国并购,民营企业则更应聚焦在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