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统计局11月底公布的2009年至2012年中欧双边投资(FDI)数据显示,中国对欧盟投资从2009年的4900万欧元激增至2012年的88.93亿欧元,期间,2010年为3.84亿欧元,2011年为43.42亿欧元。
随着欧洲经济从今年第二季度起转为正增长,带动地区商业信心、投资前景改善,加之对中欧投资协定的乐观预期,今年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预计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以商业环境和对外商态度较为开放的荷兰为例,多年来,中国企业在该国的投资项目保持扩张势头。荷兰外商投资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中国在当地已有超过30起新的外商投资项目,略高于去年,仅次于美国。
处理欧洲地区并购业务的昊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魏思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收购和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活动的主角“在欧洲经济尚未完全恢复,信贷难以进入技术型小微企业之际,大量公司渴求与海外资本合作,以解决生存危机,拓宽发展前景。”他说,“纵观中国企业对欧投资趋势,收购和并购行为增加,收购目标多集中在高技术、有销售渠道或独创专利的技术公司。”
相关专家预计,对中国投资者而言,下一轮对欧洲投资增加的动力来自中欧投资协定和欧盟单一数字市场战略。
荷兰外商投资局总裁巴斯·普勒斯对记者说,随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开启,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投资荷兰和商业环境开放的欧盟成员国,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很大增长潜力。据他透露,他经常参加中国企业的活动,欣喜地看到这些企业的业务拓展和投资增加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当地就业。
科技创新领域最大的商业“蛋糕”来自欧盟的单一数字市场战略。数字经济正成为欧洲经济彻底摆脱衰退、促进未来十年增长的着力点,不论是政治家还是商业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如何尽快掌握前沿技术,培育潜在市场成为关注焦点。据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估计,欧盟范围内若能实现统一数字市场,将在10年内带动5000亿欧元的经济增长。电信基础设备建设、网络消费、电子商务等领域都会受益于该市场的建立。
记者了解到,尽管赴欧企业源源不断,但落地欧洲过程有待进一步顺畅。其中,利用好当地政府服务机构、专业的法务机构咨询至关重要,通过他们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投资目标国的政策红利。
首先,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国家招商引资工作更为积极,以期利用海外资本加速复苏进程,尽快摆脱危机。为此,很多成员国设立投资局提供更多服务,包括为落地企业办理税务、员工福利,提供当地情况介绍,推出精简手续、一站式服务等。
荷兰鹿特丹投资局业务经理姚沁说,通过这些政府下属机构,中国企业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辅助,比如在欧洲最大的港口城市鹿特丹,新入外资企业享受到24小时以内的办理各项落地手续的便捷服务。此外,在享受成员国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可依仗当地专业机构,制定一套税务成本最低的方案。如在荷兰,有外资公司税收谈判政策,企业可直接跟政府沟通,把几年内的运营风险和困难予以说明,协商出一个有“折扣”的税率。欧盟有很多国家对外资企业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条款,新入企业应通过当地税法咨询机构加以了解和利用。
另有业内专家称,欧盟成员国很多政策中国企业还未运用。如欧盟内有些国家与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双边协议,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个规则,保护其在非洲业务的安全。如果非洲当地出现政局动荡导致企业财产损失,通过欧洲国家的投资保护协议能够将财产纠纷付诸国际法庭解决,而不是非洲当地国家的法律机构,公平性和财产安全性能得到更好的保障。魏思律也对记者说,这是欧洲成员国的一项“国家级”福利,企业只需向成员国政府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