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在整个经济价值链条上服装行业的附加值一直是很低的。比如,东莞的上千家服装企业,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进行外来加工的小企业,像意大利、法国的众多知名服装品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在这样的现状下,中国企业逐渐失去了打造自有品牌的机会,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代加工业务,由此中国服装行业陷入了“给别人品牌做嫁衣”的局面。对此业内专家做出了专业的分析。
目前中国服装行业还不能准确把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过度依赖国外企业,缺乏产品设计能力和开发原创能力,在整个服装产业链条上处于从属地位。
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
我国多数服装企业主要通过广交会、华交会等渠道通过国外中间商或批发商接受定单,很少在目标国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出口企业在完成简单的贸易流程后就完成了使命。之后的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我国出口企业基本上都没有参与。但是商品销售价格却往往取决于后面的环节,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得,中国出口商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
服装企业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
我国的服装企业大部分是“散、小、弱”的情况,业务以加工型为主。企业设备普遍陈旧老化、设备引进能力和技术的再开发能力均很弱,产品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和新消费需求。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
缺乏国际贸易保护意识
专家另外指出,不少服装企业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方面的国际标准不甚了解,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认证;另一方面对出口前景又过于乐观,出现了投资过热现象,造成出口数量增加但低价竞争的局面。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或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不敢或没有能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应诉,从而更加放任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限制力度。
专家最后表示,目前我国服装业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升级,即通过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提高中国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全行业致力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品牌,围绕品牌提升带动行业提升,并着力培育国际型跨国集团。加强我国服装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品牌经营与营销能力,通过在国际市场与知名品牌的竟争,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丰富国际市场营销和企业运作经验,逐步打造优秀的中国自主品牌。